赋田中乐驾言归,勇决如何得似诗。
诗后退之盘谷序,画成犹是未归时。

【注释】

书:题词、写诗。六一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故称他为”六一居士”。归田图:指《归去来兮辞》所反映的归隐田园生活。

赋:即赋《归去来兮辞》。田中:指田园。乐驾:驾车归来。言归:谓说归隐。勇决:果断。如何得似:怎样能比得上。

盘谷:盘谷县,在今河北易县西南。退之:指唐代文学家韩愈。盘谷序:《归去来兮辞》序文,是《归去来兮辞》的序言。画成:指《归去来兮辞》的画卷完成。犹未归时:还未归去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题跋。作者在跋尾中对《归去来兮辞》的“归”作了别致的评价。

《归去来兮辞》,据传为战国时期楚国隐士屈原所作。全文如下: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慕侣途之人?远游可止乎?孰不为夫危往也?观大道于兹由。悟曾经之不悔,怜风物之飘摇。顾安道,託意焉,自康乐以来,吾未尝见斯人也。

及郡下,诣顾长康,顾谓之曰:“逸少,人固惊君异,若情信可定。”丁宁重劝,慎勿为欢误。君兴幽岭之区隔,或连山以作镇,或平原以为居,进则无法于上国,退无友于夷门。盖富贵之与彼,如转头之看云水,举足而已。此理至浅。

且夫天地运而无穷,故山岳者有立极,草木者有行本;风霜雨露交侵,根茎枝叶扶疏,犹尚存而不已。是以江海之士,方寸之地,虚旷无涯,日月照耀,阴阳陶冶,遂使二仪垂象,四时成岁;寒暑之变,鸟兽鱼虫咸育;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因气孕物而化灵。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宰物养正,大畅道德之风,与日月齐明,可求于一人,不可得也;惟子察之。(《艺文类聚》卷三九引)

这首诗题名《书六一居士归田图》,当是欧阳修为《归去来兮辞》的题跋。欧阳修曾于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后迁吏部郎中兼史馆修撰。《归去来兮辞》作于他做滁州太守期间。当时欧阳修虽被朝廷任命到滁州任职,但他内心仍想回乡隐居。他在任内曾作《归去来兮辞》以示归隐之意。不久,欧阳修又回到颍州任知州,此时他更想退隐了,于是他把在颍州所作的《归去来兮辞》画了下来,并题上自己的题跋。

诗的后半部分是欧阳修的题跋,他在跋中称赞了《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字。他认为“归”字比别的字都好。“归”字的妙处在于它能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他认为其他许多字都不能与之相比。“退之”即指唐代文学家韩愈,韩愈曾作《盘谷序》,文中有“退之盘谷序,画成犹未归时”的语句。欧阳修认为这句诗比自己的《归去来兮辞》还要好,可见他对此诗的喜爱。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评述《归去来兮辞》时十分认真。他不仅反复吟咏其中的“归”字,还特别指出韩愈的《盘谷序》中有“退之盘谷序”,并称赞韩愈胜过自己。这表明他对《归去来兮辞》非常喜爱,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这种评价虽然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它也说明欧阳修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鉴赏力和深厚艺术修养的作家。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品,它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热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之情。文章开头用对话的方式引出主题,接着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乡后的生活情况和心情感受。文章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结束,表明自己愿意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地度过人生的旅程。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