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旧剪茅,小小亦堪巢。
野客便招隐,闲情赋解嘲。
村疏难得友,葵熟易为庖。
鼓吹分蛙部,琅玕长竹梢。
瘦寻残火种,冗剔故书抄。
北崦虽移檄,西湖未绝交。
贫优宁似负,推固不如敲。
自审如衡石,谁能较斗筲。
曲池风力皱,缺甃藓文凹。
曾枉行春旆,芳题满近郊。

【注释】

①太守:这里指陈中书,一个姓陈的太守。

②剪茅:编草屋。

③野客:隐士。

④招隐:招聚隐士。

⑤闲情:闲适的心情。

⑥葵熟易为庖(páo):葵菜成熟了,容易烹煮。

⑦鼓吹:古代一种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⑧琅玕(láng gān):美玉。

⑨瘦寻残火种:寻找残留的火星。

⑩冗剔故书抄:清理旧书。

⑪北崦(yǎn):指山名。

⑫西湖:指湖名。

⑬贫优:贫穷与优越之间的区别。

⑭推固:推究根源。

⑮自审:自己判断。

⑯衡石:衡量物体轻重的标准。比喻人的品德或才能。一说“衡石”指秤砣。

⑰斗筲(sháo):斗、筲都是盛物器具,这里借指容量极小的人,比喻气量狭小的人。

⑱曲池:指池塘。

⑲缺甃(zhòu):有裂缝的台阶。甃是砖瓦等建筑材料。

⑳曾枉行春旆:曾经路过春天的气息。

㉑芳题:美丽的诗句。

【赏析】

此诗是徐君光写给陈中书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劝谏朋友不要沉溺于物质享受,而应注重精神境界。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又不失诗人的文采和才情。

第一句:“徐君旧剪茅,小小的亦堪巢。” 意思是说,徐君光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陈中书了。他回忆起过去两人一起在野外生活的日子,那时他们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但也能安身立命。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野客便招隐,闲情赋解嘲。” 意思是说,现在徐君光成为了一位隐士,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心志已经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再追求名利。这一句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村疏难得友,葵熟易为庖。” 意思是说,由于隐居在偏远的乡村,徐君光很难找到知己好友。而在夏天,当葵菜成熟之时,他可以烹饪美味的菜肴享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孤独与艰辛。

第四句:“鼓吹分蛙部,琅玕长竹梢。” 意思是说,徐君光喜欢听音乐并欣赏美景。他常常在夜晚吹奏箫笛,观赏月光下的蛙声和竹林的美景。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五句:“瘦寻残火种,冗剔故书抄。” 意思是说,徐君光经常在闲暇之余整理旧书,寻找一些有用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第六句:“北崦虽移檄,西湖未绝交。” 意思是说,尽管他已经离开了官场,但他仍然保持着与陈中书的联系。他时常会收到来自陈中书的来信,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依然深厚。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重和珍惜之情。

第七到第九句:“贫优宁似负,推固不如敲。” 意思是说,相比于那些富有的人来说,徐君光更喜欢过简朴的生活。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上的富足,而在于内心的满足。这两句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句:“自审如衡石,谁能较斗筲。” 意思是说,徐君光认为自己像一块衡石一样坚定而稳重,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肩。这一句表达了他对自我的评价和自信。

最后两句:“曲池风力皱,缺甃藓文凹。” 意思是说,徐君光站在池塘边眺望远方,只见秋风拂过水面,使得池水泛起层层涟漪。同时,他还发现有些地方的台阶因为年久失修而出现了破损。这两句描写了徐君光在自然景色中的所见所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