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怀净无尘,太山岩岩秋。
心声响虚籁,何俟西山幽。
悠然一段清,可就不可致。
苟非可人就,未必蒙倒屣。
吾家短髯翁,吴霜诧新茁。
因依眉睫间,凛凛可濯热。
钩帘事晚眺,层翠出林杪。
一笑自点头,万象同飕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逐句释义:
- 慧日致爽轩(注释:明亮的太阳照耀着清爽的轩,形容景色优美)
- 襟怀净无尘(注释:心怀坦荡,没有世俗的杂念)
- 太山岩岩秋(注释:泰山巍峨,秋天的景象)
- 心声响虚籁(注释:内心的声音如同虚无的风声)
- 何俟西山幽(注释:不需要等到西山那边更幽静)
- 悠然一段清(注释: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清高)
- 可就不可致(注释:可以追求,但不能达到)
- 苟非可人就(注释:如果不可以满足人的喜好)
- 未必蒙倒屣(注释:未必会被推到门外)
- 吾家短髯翁(注释:我们家有个短胡须的老人)
- 吴霜诧新茁(注释:吴地的霜花惊讶于新生长的嫩芽)
- 因依眉睫间(注释:因为靠近眉毛和眼睛)
- 凛凛可濯热(注释:令人敬畏的样子)
- 钩帘事晚眺(注释:拉开窗帘欣赏晚景)
- 层翠出林杪(注释:层层翠绿从林梢露出)
- 一笑自点头(注释:笑中带点得意或自嘲)
- 万象同飕飗(注释:万物都在呼啸中摇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慧日致爽轩”用来形容风景的美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胸怀坦荡,无世俗杂念,如太山般雄伟壮观。
第二句“心声响虚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的内心像虚无的风声一样飘渺,不为外界所动。第三句“何俟西山幽”表明了诗人对环境的从容不迫,不需要等待更幽静的地方。
诗人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悠然一段清”体现了这种状态的美好。然而,诗人也明白这种状态无法完全实现,需要自己去追求。
诗人以“苟非可人就”来表达自己对完美的追求态度,认为如果不符合人的喜好,就不能得到认可。但同时,他也认识到不必过于执着,“未必蒙倒屣”,意味着即使不被接受,也不必感到失望。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