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先进之野人,耕养之外三年通一经。
区区三六一十有八载,六经未必皆知津。
猎猎牙签三万轴,当时想见从头读。
若将有限趁无穷,偃鼠饮河徒满腹。
何如一笑俱忘言,文字洗空如露蝉。
等闲一嗅尽其要,萧郎馀习三生前。
万卷堂中浩如海,一点胸中无芥蒂。
茏葱初日上阑干,坦腹便便日中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万卷堂》。
译文:
我听说古代的读书人,在耕读之外,三年通一经。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然而,他们的学问虽然渊博,却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有的经典著作,因为学问如同河海般深邃广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掌握的。
诗中写道:”猎猎牙签三万轴,当时想见从头读。”这里描绘了读书人手中拿着大量书籍的情景,他们想要从这些书籍中汲取知识和智慧。然而,当他们真正开始阅读这些书籍时,却发现其中的内容复杂而深奥,难以全部理解。
接着诗中写道:”若将有限趁无穷,偃鼠饮河徒满腹。”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人们常常试图通过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但有时却陷入了无尽的追求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欲望就像是一只老鼠试图喝干一条河流一样,虽然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意义。
最后两句诗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何如一笑俱忘言,文字洗空如露蝉。等闲一嗅尽其要,萧郎馀习三生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记住多少东西,而在于理解和领悟。文字虽然能够洗刷掉一些杂质,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同时,他也指出了有些人过于执着于学问,以至于陷入了其中而不能自拔,就像萧郎那样失去了自己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古代读书人的学习生活。通过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追求知识的方式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认为学问的真正价值在于理解和领悟,而非单纯的记忆和积累。此外,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为诗句增色添彩,使其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