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舆不窗帘不旌,短长后先白四丁。
旋牵毳衲裹秋鬓,月露点滴垂青冥。
平明驱入三家市,市人惊见左右视。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与人同与人异。
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
不然天台石桥寺,丹碧剥落泥应真。
须臾一棹脩门去,却遣破舆归凤翥。
谓言只借此样僧,非此样僧莫借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世俗社会中的遭遇。

诗的第一句“破舆不窗帘不旌”,描述的是僧人所住的房子破旧简陋,没有华丽的窗帘和旌旗。这反映了僧人生活的清贫和简朴。

第二句话“短长后先白四丁”,描绘了僧人的头发短而稀疏,呈现出一种老态。这可能是由于他的修行生活过于严苛,导致头发过早地脱落。

“旋牵毳衲裹秋鬓,月露点滴垂青冥。”描述了僧人在夜晚时分,用毳衲包裹着稀疏的白发,仿佛是在为它们披上一层保护层。月露则象征着僧人的修行心境,他们如同星星般点缀在世间,但不被世俗所理解。

诗的第四句“平明驱入三家市,市人惊见左右视。”描绘了僧人被驱赶进入繁华的市场,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和围观。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外貌与常人不同,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怀疑。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述了僧人在市场中的遭遇。他被人误认为是有病或狂癫的人,引来众人的围观、议论甚至嘲笑。但僧人不为所动,淡然面对这一切。他的言行举止似乎与常人不同,但又似乎并不完全违背常理。这种矛盾的状态让他显得有些异于寻常。

诗的最后一句“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可能是对僧人修行状态的一种总结或评价。他虽然被误解和嘲笑,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如同湖海中的陈年橘子一样深沉,不受外界的影响。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僧人形象。他虽然身处喧嚣的世界,却不为所动;他的言行虽然与众不同,却又充满智慧和力量。这样的僧人或许才是真正懂得修行之道的人,他们的存在让世俗社会充满了神秘和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