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来益昌倡大义,阿源流芳千载荣。
胜天倘可恃人众,公道莫于行路听。
后先忠节贯日星,野史孰愈良史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如本诗的注释①中的“乡来益昌倡大义”“胜天倘可恃人众”是说作者在家乡倡导的大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普遍拥护;“公道莫于行路听”“野史孰愈良史真”意思是说正义和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大家所接受,好的野史也赶不上良史的真实。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
译文:我来自家乡益昌,倡导大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普遍拥护。如果上天可以依靠人多的力量,那么正义和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大家所接受。忠贞的节操贯串日月星辰,野史不如历史真实可信。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他家乡益昌城在元兵围困下坚守三年而不降,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韵脚均为“星”。“乡来益昌倡大义,阿源流芳千载荣。”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我回到家乡益昌后,就倡导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这种崇高的精神流传了千百年,得到了永远的荣誉。“胜天倘可恃人众,公道莫于行路听。”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上天可以凭借人多的力量,那么正义和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大家所接受。诗人认为正义和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大家所接受,反对空谈主义。“后先忠节贯日星,野史孰愈良史真。”这两句的意思是,忠诚的节气如同日月星辰一样,照耀着历史的天空;而野史不如历史真实可信。诗人用日月星辰比喻忠臣,用野史比喻奸臣,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公正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