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当门,谁敢觑着。
仁义道中,放过一著。

【注释】

偈:梵语“偈”的音译,原为佛经中的颂文,后成为佛教徒念诵时的颂词。这里指诗。颂:一种韵文体裁。一百三十三首:即《颂一百三十三首》。师子当门:师子,古印度狮子国名,以狮子为国兽。师子门,即狮子门。比喻威武显赫。谁敢觑着:谁敢窥视。觑(qù),偷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用通俗浅显的诗句,描绘出一幅狮子门的景象,并以此喻人,劝诫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邪恶势力所迷惑。

“师子当门”,师字意为“狮子”。在中国文化中,狮子一直是勇敢、威武的象征,故师与狮同义。“师子门”,即狮子门。师雄居狮中,所以此处以师比雄。师字又表“大”,“雄”表“强”,“师雄”意谓“大雄”。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十足。前两句“师子当门,谁敢觑着。”意思是说,狮子雄踞在门中(象征权势和尊严),谁还胆敢来窥视呢?“谁敢觑着”,意思是说谁敢来窥视,“觑”是“看”的意思,也作“窥”,窥视、暗中观察。

第三句“仁义道中,放过一著。”“放”在这里是“放任、放纵”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处在“仁义之道”之中,就不要有所偏颇了。这一句强调了“仁爱”和“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放过一著”,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放过任何一丝机会或可能性。这是对整个诗篇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提醒。

整首诗通过描述狮子门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谋、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启示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善恶,不要被外界的假象所迷惑。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坚守内心的正义和善良,不要让贪婪和私欲占据我们的头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