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如镜,烂如泥。
迷则迷于悟,悟则悟于迷。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诗句释义
  • 平如镜:字面意思是像镜子一样平静,没有波澜。
  • 烂如泥:比喻事物或人的状态非常混乱,无法分辨。
  • 迷则迷于悟:如果迷失了(在某种状态或道理中),就会再次回到原点,陷入更深的迷惑之中。
  • 悟则悟于迷:一旦找到了真理或理解了某个道理,就可能重新陷入迷惑。
  • 禹力不到处:指的是大禹治水时,水流的方向和力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 河声流向西:河流的声音(可能象征着思想或情感的流动)向西流去。
  1. 关键词注释
  • 平如镜:这里用来形容一种表面看起来非常平静、没有波动的状态。
  • 烂如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非常混乱,难以辨认。
  • 迷则迷于悟:说明在迷茫或困惑的时候,人们可能会重新回到最初的无知或错误状态。
  • 悟则悟于迷:这表示一旦找到正确的理解或者觉悟,又可能回到之前的错误状态。
  • 禹力不到处:这里的“禹”指的是古代的大禹,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强大的力量也难以完全掌控自然现象。
  • 河声流向西:可能象征着思想或情感的流动方向,向西流去,暗示了思想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平如镜,烂如泥”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哲学上的反思:表面上看似平静的事物,实际上可能隐藏着不稳定的因素;看似混沌的状态,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诗中的“迷则迷于悟,悟则悟于迷”进一步强调了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即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回到起点,才能实现真正的领悟。最后,“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则以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难以预测和改变为象征,反映了人类面对复杂世界时的无奈和无力感。这种表达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认知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样的逐句解释和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