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足凄冷,归心只自怜。
乱峰分落照,只雁度遥天。
拙学千金帚,浮生上水船。
含晖亭畔月,最好别时圆。

中秋下含辉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作之一。全诗如下:

秋意足凄冷,归心只自怜。
乱峰分落照,只雁度遥天。
拙学千金帚,浮生上水船。
含晖亭畔月,最好别时圆。

注释与赏析

1. 秋意足凄冷,归心只自怜。

  • 注释:秋季的气息足够寒冷;归家的心情,只能让自己去怜惜自己。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哀愁。”足凄冷”描绘了秋天的寒冷,而”只自怜”则透露出他的孤独和无助。

2. 乱峰分落照,只雁度遥天。

  • 注释:纷乱的山峰分散了落日的余晖,孤雁飞过遥远的天空。
  • 赏析:此句通过“乱峰”与“落照”形成画面,表现了秋天山峦的苍茫与落日的壮丽。而“只雁度遥天”则展现了雁鸟飞行的高远和孤独,增添了一种悲凉之感。

3. 拙学千金帚,浮生上水船。

  • 注释:我笨拙地学习着使用价值千金的扫帚,在世间漂浮不定,像水上的船只一样无依无靠。
  • 赏析:这里诗人自嘲自己的学识浅薄,同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奈和迷茫。”拙学”表明了自己的谦逊,”千金帚”象征着高深的学问,而”浮生”则暗示了人生飘忽不定、无所依靠的状态。

4. 含晖亭畔月,最好别时圆。

  • 注释:含晖亭边明亮的月光,最好是分别时它最圆。
  • 赏析:这句诗中的“含晖亭畔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氛围,而“最好别时圆”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时刻的美好期待。这里的“圆”不仅指月亮的形状,也象征了团圆的愿望。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使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