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不度炉,道士念苏嚧。
木佛不度火,嵩山打灶堕。
泥佛不度水,钟馗吓小鬼。
真佛屋里坐,嗄,赵州老汉败露了也。
【注释】
偈颂八十五首:这是唐代禅宗高僧寒山和拾得的诗作,被后人奉为“禅宗六祖”之一的神秀所传。偈(jié),是佛教中的颂歌、赞词。
其六十七:这是一首关于佛性问题的诗偈。金佛、木佛、泥佛等分别指代不同的物质形态。
【赏析】
此诗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佛性问题,指出了佛性的非物质性。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金佛、木佛、泥佛等不同物质形态的佛像与现实生活中的灶火、钟馗等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佛性的真实面目。
金佛不度炉,道士念苏嚧。这里的“金佛”指的是代表佛教教义的金属佛像,而“苏嚧”则是道教中的一位神仙,他的形象出现在炉火之上。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佛教和道教的神灵都不可能真正地度化凡人,因为它们都只是代表了一种抽象的概念或者信仰,而不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实体。
木佛不度火,嵩山打灶堕。这句诗进一步说明了上述观点。在这里,“木佛”同样指的是代表佛教教义的木头做的佛像,而“嵩山打灶堕”则是指嵩山地区的一种风俗,即在灶台上摆放木头做的佛像以示供奉。这两句诗强调了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提醒人们不要将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混淆在一起。
泥佛不度水,钟馗吓小鬼。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即泥塑佛像无法渡过水面。然而,接下来的一句“钟馗吓小鬼”却让人感到意外。原来这里的“小鬼”并非指真正的鬼魂,而是指那些害怕鬼神的人。这两句诗似乎在暗示,宗教信仰本身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而真正能够驱赶邪恶的还是人们的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善良本性。
真佛屋里坐,嘎,赵州老汉败露了也。这句诗以反问的语气结束了整首诗。这里所说的“真佛”指的是真实存在的佛性,而“赵州老汉”则是指一位禅宗大师赵州道生。这句诗似乎是在暗示说禅大师赵州道生已经露出了破绽,因为他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修行而忽略了内心世界的修炼。
这首诗通过对佛性和现实世界的对比分析,传达出了作者对于宗教和哲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扰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同时,它也鼓励人们要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提升,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