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不可减,大无以加。
近在眼睫,远过天涯。
是著即错,拟之又差。
缺齿老胡会不得,空携只履返流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加强积累,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仔细阅读提示语,根据提示语句判断字形,然后结合汉字的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子。本题要求考生填写诗句,并给出注释,这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鉴赏诗词内容的能力。首先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细不可减”“大无以加”“近在眼睫”“远过天涯”等,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联想,从而确定答案。“是著即错,拟之又差”的意思是:如果把这句话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会认为它是错误的,但如果将它分解成两个部分来看,却又觉得它是对的。“缺齿老胡会不得,空携只履返流沙”意思是:缺少了牙齿的老胡人听不懂,只好空手回去流落沙漠。
译文:
小到极点就不能再减小,大到极点再也无法增加。
离眼前很近,却比天涯还遥远。
如果是这样的说法,那它就错了;把它作为一个例子来说,那就又错了。
缺乏牙齿的老胡人不理解,白白地带着一只鞋子返回了流沙之地。
赏析:
此诗首二句用“细不可减,大无以加”,表现了语言或事物的特点:小到极点则无法再减,大到极点则无法再增加。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其极端性,突出了语言或事物的特点。三、四句用“近在眼睫,远过天涯”进一步说明,这个特点不是一般的语言或事物所具备的,而是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既非常接近又非常遥远。这一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眼睫”与“天涯”之间的对比,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这种特殊性。最后一句“是著即错,拟之又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疑惑之情,同时暗示了前面所说特点的形成原因。最后两句“缺齿老胡会不得,空携只履返流沙”,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通过“缺齿老胡”来指代那些缺乏牙齿的人,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听不懂的话。最后两句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疑惑之情,同时暗示了前面所说特点的形成原因。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惋惜之情。诗人通过对这种特殊性的描述,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规律性的无奈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