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峰头云开云合,龙翔江上潮落潮平。
师承底事,的的分明。
风前不必兄呼弟,见后毋劳弟应兄。

【注释】

  1. 巾子峰:在今安徽黄山市。
  2. 龙翔江上潮落潮平:形容江水涨落,犹如龙在飞翔。
  3. 师承底事:指从师学习的原因。
  4.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词,相当于“的”。
  5. 风前不必兄呼弟:指风前不必大声呼唤。
  6. 见后毋劳弟应兄:指见面后不用互相应答,以免造成误会。
    【赏析】
    这是一首禅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禅宗的思想。
    首句“巾子峰头云开云合”,写黄山的奇丽风光。云开云合是说山峰上云雾缭绕,忽聚忽散。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黄山的自然美,又写出了禅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和领悟,体现了禅宗“随缘不变”的修行境界。
    第二句“龙翔江上潮落潮平”,写江水涨落的自然现象。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常常与水有关。这里以龙为喻,形象地描述了江水的起伏变化,也寓意着禅家对生命律动的领悟。
    第三句“师承底事”直接点明了主题,说明这首诗是一首颂扬老师的作品。这里的“底”是“什么”的意思,“师承”则是指从师学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和敬意。
    第四句“的的分明”,意为“明确无误”。这里指的是诗歌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不能含糊其辞。
    第五句“风前不必兄呼弟”,意思是说在风前不必大声呼唤。这句诗体现了禅宗的随缘观念,即顺其自然,不强求。
    第六句“见后毋劳弟应兄”,意思是说见面后不用互相应答。这句诗进一步体现了禅宗的随缘观念,强调在交流中保持谦逊和恭敬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禅宗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禅宗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老师深厚的感情和敬意,以及对社会交往中随缘观念的倡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