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无况味。
平生灯火读书心,便与衲僧同器类。
自从供职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问。
向来书至乞庵名,永处那伽表嘉遁。
世间万事不挂眼,蒲团不动跏趺稳。
客至清谈真老禅,数枝霜竹伴幽韵。

永处庵诗为蔡仲志刑曹作

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无况味。

平生灯火读书心,便与衲僧同器类。

自从供职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问。

向来书至乞庵名,永处那伽表嘉遁。

世间万事不挂眼,蒲团不动跏趺稳。

客至清谈真老禅,数枝霜竹伴幽韵。

注释:刑曹:官名,负责司法审判的官员。朱墨:指公文或书信,通常用朱砂书写。那伽:梵语“Nāgā”的音译,意为“寂灭”。嘉遁:即“嘉遁”,指隐居。蒲团:佛教中坐禅用的垫子。

赏析:这首诗是蔡仲志在任职刑曹时所写的一首偈颂。诗中描述了他作为刑曹时的心境和行为,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全诗通过描绘他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的修行状态和内心世界。

诗中的“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无况味”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生活如同客寄一般,公文和书信如同一座座高耸的山峰一样,让他感到没有滋味。这反映了他的心境,即他在官场上的孤独感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平生灯火读书心,便与衲僧同器类”描绘了他一生致力于读书的心愿,以及他与僧人相同的修行心态。这表明他对佛学有深厚的理解和追求,也反映出他的修行境界。

“自从供职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问”描述了他在江上郡的工作情况,他常常勤奋工作,一个月要处理五、七件公事。这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向来书至乞庵名,永处那伽表嘉遁”表明他曾向上级申请过庵名,希望能够隐居。这里的“那伽”指的是一种佛教用语,意思是寂灭,即超脱世俗生活的境界。这反映了他的修行目标和追求。

“世间万事不挂眼,蒲团不动跏趺稳”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都不关心的态度,只是专注于修行,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展示了他的修行境界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他在官场上的处境和修行过程,展现了他的心境和对佛法的理解。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