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春风里,山林异样鸣。
虽无三寸舌,解作百禽声。
巧处难求色,听时可辨名。
金笼容不得,应是愧流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注意结合整首诗展开分析,注意抓住形象、主旨、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注意与注释进行比照,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句的意思放到全诗当中进行理解。

译文:鸟儿得意地在春风中鸣叫,山林间传来不同寻常的声音,虽然它没有像百舌那样能说会道的嘴巴,但它却能模仿百鸟的声音。它巧妙的地方在于很难看出它的颜色,而听上去却能够辨别它的叫声。金笼关不住它,它应该是羞愧于自己的才能而飞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百舌的鸣声赞美了百舌的聪明机智和善于学习的特点。首联以百舌之鸣为起兴,写百舌得意地在春风中鸣叫,山林间传来不同于其他百舌的不同寻常的声音。颔联点明百舌虽无三寸舌却能模仿百鸟的声音。颈联写百舌巧处在难以看清颜色,却可以辨别声音;金笼无法捕捉它,它惭愧自己才能高强而逃逸。尾联以百舌自惭形秽的心情来结束全诗。

【答案】

百舌

得意春风里,山林异样鸣。

虽无三寸舌,解作百禽声。

巧处难求色,听时可辨名。

金笼容不得,应是愧流莺。

赏析:

首句“百舌得意春风里”,是说百舌鸟得意洋洋地在春风中鸣叫;第二句“山林怪异鸣”,则写出百舌鸟与众不同的鸣唱。“得意”一词,不仅写出了百舌鸟的神态,还写出了它的鸣唱方式——与众不同。

三、四句“虽无三寸舌”与“解作百禽声”,则是对第三句的进一步解释。百舌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却能学人语,所以人们常称它为“学舌鸟”。这一部分用比喻的修辞,将百舌鸟与鹦鹉、黄鹂相比拟,突出了它的机灵可爱。

第五六句“巧处难求色”与“可辨名”,是对第四句“听时可辨名”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巧处”,指的是百舌鸟的嘴部构造特殊,舌头长而且细,不易被发现。而“可辨名”则是指百舌鸟鸣叫的方式独特,不容易被人们识别出来。这一部分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明了地写出了百舌鸟的特征。

最后两句“金笼容不得,应是愧流莺”,是对整首诗的总结。百舌鸟虽然有一身本领,但却没有地方施展才华;金笼里的鸟儿们虽然生活安逸,但却失去了自由。这里,作者通过对比百舌鸟和流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