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池中堪下钓。
八功德水烟波渺。
池底金沙齐布了。
羡鱼鸟。
周回旋绕为阶道。
白鹤孔雀鹦鹉噪。
弥陀接引毫光照。
不是修行何得到。
一般好。
西方净土无烦恼。
【注释】
七宝池:指大海。堪(kàn):可以,能够。钓:用鱼钩钓鱼。八功德水: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故称为“八功德水”。烟波渺:烟波浩渺。池底:水底。齐布了:全部展开,铺开。羡鱼鸟:羡慕鱼和鸟的自在飞翔。周回:四周、到处。为阶道:成为台阶。白鹤:白色的仙鹤,这里指神仙。孔雀:一种美丽的鸟,这里指神仙。鹦鹉:一种能学人语的鸟,这里指神仙。噪:鸣叫。弥陀:即阿弥陀佛,佛教中的大乘菩萨之名,此处代指佛祖。接引:引导。毫光照:佛光普照。修行:修心养性。何得到:怎么能到达。一般好:非常好。西方净土:佛教语,指极乐世界。无烦恼:没有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门之景的诗。全诗以“七宝池”、“八功德水”为背景,描写佛家圣地的风光,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佛家的向往之情。
首句“七宝池中堪下钓”,是说这池中水清澈见底,宛如七宝般珍贵,真是一个理想的垂钓之地。“堪”字,有“可以”,“适宜”的意思;“下钓”二字则表明诗人要在这里尽情垂钓。
次句“八功德水烟波渺”是承接上句而来,描绘出一幅烟波浩渺的景象。“八功德水”,是佛教用语,指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故称“八功德水”。这里的“烟波渺”,形容烟波浩渺,无边无际。
三、四两句“池底金沙齐布了。羡鱼鸟。周回旋绕为阶道。”“池底”二字,点出了垂钓之地,也暗喻了佛门圣地。诗人在此地垂钓,不禁想到自己也能像鱼和鸟一样自在翱翔。“周回旋绕为阶道”,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圣地的美妙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条盘旋的大道。
接下来五、六两句“白鹤孔雀鹦鹉噪。弥陀接引毫光照。”则是对前面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诗人看到这些鸟儿在枝头欢唱,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而佛祖阿弥陀佛则用他的毫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这里的“噪”字,形容鸟儿们欢快地鸣叫;“毫光照”二字,既形容佛祖的光华,也形容诗人被佛祖的光芒所照耀。
接下来的七、八两句“不是修行何得到。一般好。西方净土无烦恼。”则是诗人对前面景色的感慨。诗人感叹,如果不是修行的话,又怎能来到这个如此美妙的地方呢?同时,他也表示自己非常向往西方的净土,那里没有烦恼,只有无尽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佛门圣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门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佛教的元素,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宗教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