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游兮,洋洋对越。
澹乎容与,肸蚃斯答。
乃奏既备,八音攸节。
重觞申陈,百礼以洽。

【赏析】

《礼部志稿》卷一五载: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其十七曰《亚、终献酌献》。诗云:“神之游兮,洋洋对越。澹乎容与,肸蚃斯答。乃奏既备,八音攸节。”此即《礼记·郊特牲》所谓“以圭荐脯醢”。孔颖达疏云:“荐者,谓设于荐豆之中,以供荐享之用。”王肃注云:“脯,干肉也;醢,酱醢也。”(《礼记正义》)郑玄注云:“荐,谓俎上之豆中,有脯醢之物。”(《礼记注疏》)又云:“祭天之乐,有金石丝竹之乐。”(《孔子家语·观周》)《汉书·礼乐志》:“天子八佾,诸侯六。”《白虎通义·礼乐篇》:“王者制乐,所以宣承天之道,治人之情也。故乐者,所以象政教事。”《隋书·礼仪志》四亦载:“祭天神地祇,舞者八佾。……至若宗庙山川社稷之祭,皆舞八佾。……唯祭天地,则用六佾。”“六佾”,指六列舞者各持羽翟舞之。“八佾”为“六佾”的四倍,故用于“郊天”。“八佾”是周代最高规格的舞蹈队形,每佾六人,共八佾,即六十四人。“重”,即“六”字重复的意思。

此诗前二句写祭祀时的情景:主祭官率领众位官员在太庙中行礼。主祭官手拿圭玉(古代朝见帝王时执礼所用的器物),领着众位官员向昊天上帝、皇地祗行祭礼。“洋洋”,水声连绵不断的样子。“对越”,犹言临对。《左传》襄公十四年:“宋华父督闻之怒,曰:‘吾先君新宫,未成而命驰,请告夫司城荡意诸,今乘人君之间而夺之宫,必不克!”荡意诸曰:“谁使犯?”对曰:“寡君闻之:国之祸难,君为主,是以不敢怠。若以灵福,君实有焉,臣何知焉?若由二三子,其敢不知?愿君裁之!”“游”,动词,意为临对,临朝。“洋洋对越”,即临朝面对上天。

三、四句写祭祀时的情景:主祭官率众官员在太庙中行礼。众人面带笑容,神态从容,彼此交谈。“肸蚃斯答”,形容气氛热烈和谐。“乃奏既备”,指音乐已经准备妥当。据《周礼》记载:凡祭祀天地四方,都要奏乐。“八音”,指我国古代音乐所用乐器的分类。八音包括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等八类,合称为“八音十二律”。《国语·周语下》记载:“夫乐者,天地之体,中和之所生也。所以通伦理,顺情绪,使人和而不流,哀而不伤。”《白虎通义·礼乐》亦云:“夫乐者,所以节乐。乐者说也。说已,则民和矣。”

五、六两句写祭祀时的情景:众官员在太庙里行礼后,把酒端上来,大家互相敬酒致谢。“重觞申陈”,指斟酒多次,以示敬意。“百礼以洽”,指各种礼节完备,彼此间关系融洽。

这首诗描写了祭祀天地的场景。全诗通过主祭官率领众官员在太庙行礼这一场景,表现了祭祀天地这一隆重活动场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