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寝辟门,黼坐恭己。
群公在庭,所重维礼。
正心齐家,以燕翼子。
于万斯年,王心载喜。

【注释】: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其四:宝祐二年皇子加冠的第二篇诗。路寝辟门,黼坐恭己。指帝王居处,门内铺着朱红色帘幕,正襟危坐,表示谦虚谨慎,勤于政事。群公在庭,所重维礼。指朝臣们站在朝廷上,他们重视的是遵循礼制。正心齐家,以燕翼子。指端正自己的内心、家庭和睦,以此作为对子孙的教导。于万斯年,王心载喜。指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国王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赏析:

《皇宋十哲赞》为宋代朱熹所著。朱熹是南宋理学大家,他一生致力于儒学的研究和传播,尤其对程朱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首诗中,朱熹通过对皇子冠礼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儒家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

朱熹在开头就描绘了一幅庄严而有序的画面:皇帝居处的大门敞开,皇帝身着礼服,正襟危坐,表示他谦虚谨慎,勤于政事的态度。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稳定需要君主的努力和智慧。

朱熹描述了朝臣们在朝廷上的情景,他们的重点在于遵循礼仪制度。这表明朱熹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朱熹转向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做到家庭和睦。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朱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国家能够长久地繁荣下去,国王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这反映了朱熹对于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于国家发展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子加冠的场景,展示了朱熹的儒家思想。他通过强调君主的谦虚谨慎、遵守礼仪、注重个人修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儒家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