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声名四十年,归来还作地行仙。
柴桑问路陶元亮,洛社休官白乐天。
拄杖扶儿还客拜,画图归老听人传。
穷秋雨霁陂田出,想见骑驴兴渺然。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郢,是唐代诗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题郝运使荣归堂
翰墨声名四十年,归来还作地行仙。
柴桑问路陶元亮,洛社休官白乐天。
拄杖扶儿还客拜,画图归老听人传。
穷秋雨霁陂田出,想见骑驴兴渺然。

注释:

  • 翰墨声名:指书法、文采等有名声。
  • 四十年:形容时间很长。
  • 归来还作地行仙:指回归故里后如同仙人一般自由自在。
  • 柴桑问路:柴桑,地名,陶渊明曾隐居于此;陶元亮,即陶渊明,字元亮。这里指陶渊明在柴桑隐居时问路的场景。
  • 洛社休官:洛社,是指唐朝的一个官员组织或团体,白乐天,即白居易,曾任洛州司马,休官后回到洛阳。
  • 拄杖扶儿还客拜:拄杖,手杖,扶,扶持。扶儿,扶着孩子。客拜,指客人前来拜见。
  • 画图归老: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晚年生活。
  • 穷秋雨霁:秋天的最后一场雨后天气转晴。
  • 陂田:陂(pō)塘,池塘。
  • 骑驴兴渺然:骑着驴子出游兴致盎然,渺然,遥远的样子。

赏析:
《题郝运使荣归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郝运使荣归故里的祝贺之情。首句以“翰墨声名四十年”开篇,描绘了郝运使一生的文采与声誉,表现了他长期积累的深厚功底。接着两句“归来还作地行仙”,则是对他晚年归隐田园、享受自由生活的赞美。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陶渊明和白居易两位人物。陶渊明在柴桑隐居时问路,而白居易则在洛阳休官后回到故乡。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名人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好友郝运使归隐田园生活的羡慕。

接下来四句“拄杖扶儿还客拜,画图归老听人传。”进一步描绘了郝运使的归隐生活。他拄着手杖,扶着孩子,迎接着客人,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晚年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穷秋雨霁陂田出,想见骑驴兴渺然”则是对郝运使归隐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秋雨过后,田野中的水沟被洗净,可以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诗人想象着郝运使骑着驴子出游,心情愉快地欣赏着这一切,这种情景显得十分惬意和悠然自得。

这首诗通过描绘郝运使的归隐生活和对古代文人陶渊明、白居易等人的敬仰,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