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横截东南野,兰若斜连子午庄。
平楚风烟开鄠杜,断碑岁月自隋唐。
楼头山入诗人座,砌下泉分衲子房。
更欲秦川穷胜槩,却从高塔望云阳。

【注释】

百塔:指唐代长安城中的佛寺。

松林横截东南野,兰若斜连子午庄。

松林:指长安城东南郊外的松树林。

子午庄:在西安东郊,为唐时佛教寺院之一。

平楚风烟开鄠杜,断碑岁月自隋唐。

平楚:指关中平原。

风烟:指关中地区的风景名胜。

鄠、杜:均为古县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一带。

断碑:指唐玄宗开元年间所立的“圣德”石碑,因遭战乱而残缺不全。《唐书·礼乐志》载,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曾令将石碑从兴庆宫移至大明宫之麟趾殿,并令学士试作颂文。

楼头山入诗人座,砌下泉分衲子房。

楼头:指大明宫正殿的楼阁,即麟趾殿。

衲子:禅宗僧人。

【译文】

松树林横切到关中东南部的原野,古老的佛寺斜靠在子午村旁。

关中的平原景色如画,风景名胜自古至今一直存在。

断残的“圣德”石碑见证了唐朝的历史变迁。

大明宫殿前的楼台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僧人们在此修行。

台阶下的泉水清澈甘甜,是僧侣们的水源。

想要穷尽关中的美景,但只能从高高的塔上远远观看云阳观。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以松林横截、兰若斜连描绘出一幅关中东南郊野风光图;颔联写历史,以平楚、风烟写出关中平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颈联写人文,以诗人、衲子写出了关中的人文景观;尾联写感慨,以云阳观的遥远引出对关中美景的向往,又以“却”字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局面的不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