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陡觉峭寒生,漏涩铜壶第几更。
未放六花齐苑树,先留半月抹宫城。
一陶风俗还纯素,尽领乾坤入太清。
应是上方观下界,放教双眼一时明。

黄昏陡觉峭寒生,漏涩铜壶第几更。

未放六花齐苑树,先留半月抹宫城。

一陶风俗还纯素,尽领乾坤入太清。

应是上方观下界,放教双眼一时明。

注释:

  1. 黄昏:指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2. 陡(dù):突然。
  3. 峭寒生:形容天气寒冷到了极点。
  4. 漏涩:漏水的声音急促。
  5. 六花:指雪花。
  6. 放:同“仿”,模拟、仿效。
  7. 上方:指天空的上半部分。
  8. 下方:指天空的下半部分。
  9. 陶:这里指皇帝。
  10. 纯素:纯洁朴素。
  11. 太清:指宇宙的本原或最原始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是杨尚书在假期间听到雪景后,应制所作的两首诗中的第二首。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画卷,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黄昏陡觉峭寒生”,描述了黄昏时分,突然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这是对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通过这种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冷寂而寂静的氛围。
    第二句“漏涩铜壶第几更”,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时间和场景。铜壶滴漏的声音急促,仿佛在告诉我们现在是深夜时分。这里的“漏涩”一词,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夜色的深沉和宁静。
    第三句“未放六花齐苑树”,则将视角从夜晚转向白天。虽然还没有见到飘飞的雪花,但已经能够感受到雪的美丽和壮观。这句诗通过“未放”一词,传达出了一种期待和憧憬的心情,让人不禁想要亲自去欣赏那美丽的雪花。
    第四句“先留半月抹宫城”,则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细节。月亮被厚厚的云朵遮挡住了,只留下了半个月亮。这一句诗通过对月色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了宫殿的影子,仿佛看到了那辉煌的宫殿。
    第五句“一陶风俗还纯素”,则是对雪景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一陶”指的是一种陶器,而“风俗还纯素”则是指这里的风俗依然保持着纯洁朴素的特点。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第六句“尽领乾坤入太清”,则再次回到对雪景的描绘。这里的“尽领”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雪景的完全陶醉和痴迷。而“入太清”则意味着这片雪景已经融入了整个宇宙之中,显得更加神秘和美妙。
    最后两句“应是上方观下界,放教双眼一时明”,则以哲理性的语言收尾。这里使用了“应是”、“放教”等词语,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这样的结尾,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整个宇宙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