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池籞锁芳尘,直抵南山不属人。
世上千年陵谷变,千村桑柘鹁鸪春。

【注释】

过咸阳:指路过咸阳。咸阳为秦朝的京城,也是汉朝皇帝巡游的地方。

二首:指《过秦陵关》和《过咸阳渡口》。

其二:这是第二首。

上林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是汉文帝时修建的皇家园林。

籞(páo):锁、束。

芳尘:芳香的尘土。

属人:属于人间。

直抵南山不属人:一直通向南山,没有人管辖。

属:归属。

陵谷:山间平地与山谷,泛指地形。

变:变迁。

鹁鸪(bǔ gū):布谷鸟,春来发出鸣声。

千村桑柘:千村万村都有桑树和柘树。

桑柘:桑树和柘树。

鹁鸪春:布谷鸟的叫声。

【赏析】

此诗作于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11年)。当时诗人任太常博士,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了秦始皇,因此被免职,后又被起用。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诗人在咸阳游览,看到上林池边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了这组诗。全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岁月如梭的感慨之情。

“过咸阳”点明题旨。“咸阳”在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汉代称京兆,是当时的国都所在地。从咸阳出发,向东可至终南山,再往北可到渭河之滨。

“上林池籞锁芳尘,直抵南山不属人。”意思是说上林池边堆满了鲜花落瓣,香气四溢,直通南山,无人问津。“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所建的皇家园林。“芳尘”,指花落叶子飘满大地。“籞”,束也。“不属人”是说这些美景无人问津,没有人管护,只有那些野草杂树丛生其间。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心境。

“世上千年陵谷变,千村桑柘鹁鸪春。”意思是说世间经历了千年沧桑巨变,千村落满桑树和柘树,布谷鸟在春天里啼叫不停。“陵谷”指山陵和山间的平地;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千村”,泛指许多村落。“桑柘”、“鹁鸪”,都是春天里的景物。“鹁鸪春”即布谷鸟的鸣叫声。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出自己对世事变化的感叹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奈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