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传心已失机,更求形似转成痴。
至今遗像兀不语,犹似当初问法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河中八咏》中的第7首。《维摩诘经》中记载了维摩诘居士与文殊菩萨在拘尸那揭罗城的维摩精舍中展开一场关于不二法门的辩论。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杨惠之维摩像,即杨惠之为维摩诘居士塑造的雕像。后两句则描述了这座雕像至今仍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还在等待着人们前来参拜问法。
译文:
一默传心已失机,更求形似转成痴。
至今遗像兀不语,犹似当初问法时。
注释:
- 一默:指杨惠之,即杨惠之维摩诘居士像。
- 传心:传授心得。
- 失机:失去了机会。
- 求形似:追求外在形象的相似。
- 转成痴:变得过于痴迷。
- 兀:静立不动的样子。
- 不语:不说话,沉默不语。
- 犹似当初:就像当初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惠之维摩诘居士雕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该超越形式和技巧的束缚,回归到内心的真实表达。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造力,不能只是追求外在的形似和技巧。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