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凝黛水浮空,地僻偏宜叔夜慵。
尚喜年登更冬暖,敢论人厄与天穷。
君方有志三重浪,我已无心万里风。
拟葺小园师老圃,绿畦春溜引连筒。

【注释】

山光凝黛:山色映衬出女子的黛眉。

地僻偏宜叔夜慵:偏僻地方更适合于懒散的生活。叔夜:东晋名士王忱,字叔夜,喜欢饮酒、围棋、啸咏。

尚喜年登更冬暖:尚且高兴今年冬天比往年要暖和一些。

敢论人厄与天穷:敢议论人生困苦和命运穷困。

君方有志三重浪:你正好有志向,想攀登三座高峰。

我已无心万里风:我早已无心追求万里之外的风光了。

拟葺小园师老圃:准备修建一个小花园,学习老农圃的管理方法。

绿畦春溜引连筒:在绿色的菜畦旁流淌的小溪,引来了连筒水车。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开头两句“山光凝黛水浮空,地僻偏宜叔夜慵”,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幽美恬静的山水画面。山色如黛,水波荡漾,显得格外清新明丽;而僻静的山村环境,正适宜着闲逸的生活情趣。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宜”字,巧妙地点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尚喜年登更冬暖,敢论人厄与天穷”,这两句紧承前句而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因为诗人认为:“尚喜年登更冬暖”,所以能够安心地过着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同时,他也不敢轻易地谈论人生的坎坷和命运的穷困,因为他认为:“敢论人厄与天穷”是大可不必的。

“君方有志三重浪,我已无心万里风”,诗人把隐居生活与个人的人生抱负作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诗人以“三重浪”比喻自己的隐居之志,以“万里风”比喻自己的远大抱负。诗人之所以说“君方有志三重浪”,是因为他深知自己的隐逸之心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而需要长期的修炼和陶冶。诗人之所以说“我已无心万里风”,则是因为隐居生活已经使他远离了尘世纷争,不再去关注世俗之事。

“拟葺小园师老圃,绿畦春溜引连筒”,最后两句写诗人打算修筑一个小园林,并请老圃人来教他如何管理。诗人之所以要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的喧嚣,渴望过一种清静、简朴、悠闲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