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风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晓出城。
袅袅双旌穿柳过,萧萧五马踏花行。
杖藜父老陪咨访,骑竹儿童主送迎。
岂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沧海独升平。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东皋风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晓出城。
    【东皋】是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风日媚】形容天气晴朗。【媚】在这里表示美好、适宜的意思。【新晴】指刚过完的晴天。【太守】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躬耕】亲自耕作,这里指亲身参与农事。【晓出城】早晨离开城市去田里劳作。

  2. 袅袅双旌穿柳过,萧萧五马踏花行。
    【袅袅】形容旗杆随风轻摇的样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旗帜飘扬。【双旌】指的是两竿旗帜,这里用作动词,穿过。【穿柳过】形象描绘了旗帜在柳树下缓缓移动的景象。【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嘶声等,此处用来形容马蹄声。【五马】指五匹马组成的队伍。【踏花行】即骑马行走于花丛中,这里比喻队伍行进的场景。

  3. 杖藜父老陪咨访,骑竹儿童主送迎。
    【杖藜】是指手拄一根长棍,形象化地表现年老体弱的状态。【父老】指老年的长者和民众。【咨访】询问、访问,这里指的是太守对父老进行询问并征求意见。【骑竹儿童】指的是骑着竹马的孩子,他们负责在路边迎接和送别。这里的“主”字表明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4. 岂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沧海独升平。
    【岂意】即出乎意料之意,表达一种惊讶的情绪。【兵荒】指的是战乱频繁,到处动荡不安的状态。【南北遍】意味着战争的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化行】指的是教化普及,这里指社会风气良好。【沧海】通常用来象征广大无边的海域,在这里可能隐喻国境或国土的辽阔。【独升平】指只有这个地方(指杭州)保持了和平稳定的状态。

译文:
东皋的天空和大地都被春天的美丽风光所吸引,新的晴朗天气刚刚过去。太守亲自下到田野,在清晨的时候走出城门。
长长的双旌在柳树间穿行而过,五匹马儿踩着花儿小径前行。
手持拐杖、身体尚健的老人们陪同太守来访询问,孩子们骑着竹马在路旁欢迎和送别。
谁能想到战乱遍布南北各地,唯有这片土地能够保持着一片升平。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新的春天景象,随后转入描述太守的农耕活动,展现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互动。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太守与民众的交流场景,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最后一句则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作者对和平世界的渴望和对战争频发地区的感慨。整体上,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和对现实不稳定状况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