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脱略今有年,食无粱肉眠无毡。
丈夫既与世不偶,贫贱肯为人所怜。
齐眉已喜孟光敬,剪发况闻陶母贤。
拂衣归来好共隐,与尔共耕沮溺田。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张生脱略今有年”: 这里的“张生”指代的是张左瞽(可能是作者的友人),而“脱略”意味着此人已远离世俗的纷扰,过着简朴的生活。“今有年”表达了时间已经过去,暗示了张生已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参与到世俗的生活中。

  2. “食无粱肉眠无毡”: 这句描绘了张生简朴的生活状态,即在食物上不追求奢华,睡眠也不追求舒适。这里的“粱”(精米)和“毡”是奢侈的象征。

  3. “丈夫既与世不偶”: 这里指的是张生虽然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但因种种原因(可能是才华未得到认可或其他社会原因)未能获得成功或实现自己的抱负。

  4. “贫贱肯为人所怜”: 即便在贫穷和不受人尊重的情况下,张生也愿意被人所怜悯。这种心态可能源于他对自己处境的接受和对他人困境的同理心。

  5. “齐眉已喜孟光敬”: 引用了古代故事中孟光尊敬梁鸿的妻子,因为梁鸿虽贫穷却贤德的故事。这里暗喻张生虽贫贱但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敬佩。

  6. “剪发况闻陶母贤”: “剪发”指的是陶渊明放弃仕途,回归田园生活,这里用来形容张生放弃官场生涯,选择归隐。而“陶母”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母亲,她非常贤惠,此处用以象征张生的高尚品德。

  7. “拂衣归来好共隐,与尔共耕沮溺田”: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希望与张生一同归隐,共同耕作,过上简朴的生活。这里的“沮溺”指的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和子路,他们以农耕为乐,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张生脱略尘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其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现代人的奢靡生活和古代贤者的高尚品质,强调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张生的赞美,表达了对于普通人坚持自我、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的精神风貌的肯定和赞赏。整首诗洋溢着一股清高脱俗的韵味,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鼓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