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军遥驻墨河濆,故国丘墟讵忍闻。
露冷金铜应独泣,火炎玉石竟俱焚。
虞渊日暮无还景,禹穴秋深有断云。
草泽遗民今白发,凭高无奈思纷纷。
【注释】
自咏十律:作者的十首诗。六军遥驻墨河濆(fén):六军远驻于黄河以北。墨河,指代黄河。濆,山坡。故国丘墟讵忍闻(ju): 我的国家已经破败不堪,我不忍心听它的消息。讵,岂,怎么。露冷金铜应独泣:天冷霜露覆盖下的铜器应当独自哭泣。露冷,指霜露。金铜,泛指贵重之物。应,应该。独泣,独自哭泣。火炎玉石竟俱焚:火势蔓延,连玉石也一起被烧毁了。炎,同“焰”。竞,一起。竟,竟然,居然。虞渊日暮无还景(yú):虞渊,指日落的地方。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无还景,没有返回的景象。禹穴秋深有断云:大禹治水的洞穴在秋天里云雾缭绕。禹穴,传说是大禹治水开凿的洞穴。有断云,指有断续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为诗人晚年所作,其时唐王朝已走向衰落,诗人内心忧愤难平,因此借古伤今,感慨万千。
首句以“六军遥驻墨河濆”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战争形势。六军,指唐朝禁军的精锐部队。遥驻,远远驻扎。墨河,即黄河。濆,同“峰”,山坡。此句意谓,唐朝的军队远远地驻扎在黄河以北。诗人写到这里,就为下文作铺垫。次句直承六军遥驻之语,写对故乡的感受。“故国丘墟讵忍闻”,祖国已经破败不堪,我不忍心听它的消息。讵,难道。堪忍,能够承受。此句表明,诗人不忍听闻祖国沦陷的消息,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
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战后残破景象的联想和感受。“露冷金铜应独泣”,露冷霜降,覆盖着贵重的器物,它们应当独自哭泣。这里以冷露比喻寒霜,用独泣形容贵重之物的悲哀,形象生动。“火炎玉石竟俱焚”,大火熊熊燃烧,连玉石也被烧尽了。竟,竟然;俱,都;焚,烧。此两句通过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惨烈场面。这既是对现实的真实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对战火带给人们灾难的痛心疾首。
五、六句写诗人对战争后果的担忧与感叹。“虞渊日暮无还景”,虞渊,传说中日落的地方;日暮,天色渐暗。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没有返景。无还景,即不回光之意。此句意谓,日复一日的傍晚,太阳不再升起,没有返光。“禹穴秋深有断云”,禹穴,指传说中的禹王铸九鼎之处。相传大禹曾在这里治过水,后封为神禹陵。禹穴秋深,指深秋季节的禹陵。有断云,即有断断续续的云彩。此句意谓,禹陵在秋天里云雾萦绕。断云,即断续的云彩。此句既写出了当时天气的变化无常,也暗示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末二句写诗人对战败国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痛恨。“草泽遗民今白发”,遗民,旧时的臣民或百姓。这句说,草野间流亡的平民如今已是满头白发。遗民一词,常含贬义,此处特指战争中的平民百姓。今白头,就是如今都已白发苍苍。白发,本指年老头发变白,此处用作人名代词。此句意谓,草野间流亡的百姓如今都已白发苍苍。“凭高无奈思纷纷”,凭高眺望,却无可奈何地思念着纷繁之事。无奈,无法可想;凭高,登上高处;思纷纷,心中思绪纷乱。此句意谓,登高而望却无法排遣心中纷乱的思绪。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抒发了深深的忧愁和无奈之情。全诗以六军遥驻起兴,借对故国的怀念和战乱后的残破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悲愤和痛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