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止水,如大圆镜。
一波不生,万象交映。
彼美外史,知止有定。
观水之渊,复我之性。
湛然虚明,犹水之莹。
寂然不动,犹水之静。
众理具存,四端随应。
操之者仙,念之者圣。
至道不烦,主一持敬。

诗句释义

  • 复渊:意为回归深渊,象征回归自然或精神深处。
  • 沈沈止水:形容水面平静,像一面大圆镜,反映出周围环境的美丽和宁静。
  • 一波不生:比喻事物简单而纯净,没有杂质。
  • 万象交映:形容万物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彼美外史:指《山海经》等古代地理、神话、传说等书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和外在世界的认知。
  • 知止有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有明确的标准和目标。
  • 观水之渊,复我之性:通过观察水的深邃,来反省自己的本性和行为。
  • 湛然虚明:形容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 寂然不动:形容安静而不动声色,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众理具存:各种道理都存在其中。
  • 四端随应:四种美德(仁、义、礼、智)随时应对不同的情况。
  • 操之者仙,念之者圣:操作的人可以成仙,思考的人可以成为圣人。
  • 至道不烦:最高的道并不复杂。
  • 主一持敬:专注于一事并保持敬畏之心。

译文
深潭静水,如明镜般清晰,
波涛不兴,万物交相辉映。
《山海经》等古书记载了外在世界,
了解其规律,心有所止方显坚定。
观看深渊之水,反思自身本性,
清澈透明,如同水之纯洁。
寂静无声,保持内心和平与安宁,
万事万物之理,尽在其中显现。
掌握这些道理的人可超脱尘世,成为仙人;
沉思其中,能成为圣人。
最上乘的道并不繁复,只须专注一处,心存敬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复渊”即回归深渊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在平和与清明的智慧生活态度。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水面的宁静与清澈,诗人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本性和行为方式,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诗中还提到了《山海经》,这是一本记录了大量古代神话与地理的书籍,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想象。

诗人通过“观水之渊,复我之性”表达了通过观察自然之道来反观自己心灵的方式。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的“湛然虚明”,“寂然不动”,都是对内心状态的描述,强调了在纷扰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与清明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至道不烦,主一持敬”传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追求复杂或繁多的知识,而是在于专注于一点,保持敬畏之心。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省和修行的重视。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哲理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