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祭非经古未闻,年来拜扫隘车尘。
谁怜原上千年冢,且醉樽前百岁身。
榆火欲燃行客晚,梨花不减故园春。
石泉浇醒浮生梦,耿耿孤怀孰与亲。
这首诗是作者为祭祀先人而写的,诗的首联写墓地祭祖之礼古来未有,而今拜扫坟茔车马尘土弥漫,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颔联则描绘了原上千年古冢的景象,以及诗人与故园春色之间的感慨。颈联以榆火和梨花作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内心情感。
诗句翻译:
- 清明时节,我再次来到墓地祭拜祖先,这是古代未曾听闻的事情。(墓祭非经古未闻)
- 这些年我一直忙于扫墓拜祭,车上尘土飞扬。(年来拜扫隘车尘)
- 谁能怜悯这原野上的千年古冢?(谁怜原上千年冢)
- 我暂且借酒消愁,沉醉在这百年的岁月之中。(且醉樽前百岁身)
- 榆树燃烧的火光在晚风中摇曳,仿佛要照亮我的旅途。(榆火欲燃行客晚)
- 梨花盛开,不减故乡春天的美丽。(梨花不减故园春)
- 我被这石泉所唤醒,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虚幻和无常。(石泉浇醒浮生梦)
- 孤独的心情难以排遣,无人能够理解。(耿耿孤怀孰与亲)
赏析:
此诗通过清明节的习俗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深深怀念。诗中“墓祭非经古未闻”表明了传统的墓地拜祭方式已经很少见到;“年来拜扫隘车尘”则反映了现代人在扫墓时,常常因为车辆繁多而造成尘土飞扬的情况。这些细节都展现了现代社会与过去相比的巨大变化。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古墓、故乡、生命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感慨。特别是结尾两句“石泉浇醒浮生梦,耿耿孤怀孰与亲”,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或者对象,但又感到无法得到回应,这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贯穿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