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
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
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
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
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
老翁古柳枢,扶杖白垂肩。
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
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
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
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
欲分清溪尾,着我屋数椽。
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
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
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
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檐。
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
如此岂不乐,胡为复盘桓。
泠然御风去,月暮孤云寒。
译文
在山间的小路上,像蛇一样盘曲盘旋,山峰的底部和顶部。振衣而起,直上云霄,顿时感觉天地开阔。四下望去,景色豁然开朗,斜阳映照下的平川显得格外宁静。溪水浅得连船都无法航行,桥断了只能用手采摘。
村庄里的桑树柘树繁茂,井边烟雾袅袅。一位老翁坐在柳树下的枢轴旁,拿着拐杖,垂肩白发。他询问我如何进入深巷,发现里面是蒲柳隐没的破墙。忽然间,找到了一处幽静的居所,一个室内安静且舒适的房间。房间里有书架,外面有肥沃的田地。种上秫米可以酿制美酒,靠着书籍可以醉眠。
他自言居家生活很舒适,嘲笑我的行路艰难。想要分给我清溪下游的房子,让我拥有几间房屋。我们一起踏月而行,互相欣赏彼此的生活。虽然我对他很好,但他也认为我是自夸。作为天涯的倦游人,怎能不思念故土?抱着柴火煮白石,晒干后挂在晴空下。兴之所至时,或许会拄着拐杖或者穿着鞋,松林中传来潺潺水声。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开心吗?为什么还要反复回顾过去呢?轻飘飘地御风而去,夜幕降临,孤云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通过描绘访叶灵渊的场景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翻译及赏析:
第一段
- 诗句:”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
- 译文与注释:山路蜿蜒曲折,如同蛇形盘绕,山脚与山顶相重叠。
- 赏析:此句用“细路”和“复”形容山势的起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连绵。
第二段
- 诗句:”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
- 译文与注释:抖掉衣服上的尘土,攀登到千仞高的地方,顿时感到心胸开阔。
- 赏析:此处描写登山的过程,通过“振衣”和“上”字表现了登山的艰辛和努力,而“天地宽”则表达了登高望远后的豁达心境。
第三段
- 诗句:”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
- 译文与注释:四周的山峦豁然开朗,斜阳下平川宁静而美丽。
- 赏析:此句通过明暗对比,突出了山林之美,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四段
- 诗句:”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
- 译文与注释:溪流浅得连船都不能经过,桥断了只能用手去拔。
- 赏析:这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脆弱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第五段
- 诗句:”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
- 译文与注释:村庄周围是茂盛的桑树和柘树,井边烟雾缭绕。
- 赏析:此句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平的氛围。
第六段
- 诗句:”老翁古柳枢,扶杖白垂肩。”
- 译文与注释:一位老翁坐在柳树下,手执拐杖,白发垂肩。
- 赏析:此句描绘了老人的形象和他所处的环境,为下文的探访做了铺垫。
第七段
- 诗句:”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
- 译文与注释:询问路线进入了深深的巷子,只见残破的城墙下长满了蒲柳。
- 赏析:此句通过“问途”和“蒲柳”展现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和对古老建筑的敬畏之情。
第八段
- 诗句:”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 译文与注释:突然发现了一个幽静的居住地,一间房子里安静且舒适。
- 赏析:此句通过“忽得”表达了意外之喜,同时强调了居住环境的宁静与舒适。
第九段
- 诗句:”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
- 译文与注释:室内有书架,室外有肥沃的田地。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知识和物质财富的追求。
第十段
- 诗句:”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
- 译文与注释:种植稻米可以酿酒,靠着书籍可以醉眠。
-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农耕和读书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一段
- 诗句:”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
- 译文与注释:他告诉我在家很好,嘲笑我在外行走困难。
- 赏析:此句通过对话形式揭示了两种生活方式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
第十二段
- 诗句:”欲分清溪尾,着我屋数椽。”
- 译文与注释:想要把清溪的水引到我的房屋后面,让我拥有几间房子。
-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土地和家园的依恋,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人土地的尊重。
第十三段
- 诗句:”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
- 译文与注释:一起走过月光下的道路,也足以让人心情愉快。
- 赏析:此句以“踏月”为画面,展现了两人相伴而行的情景,传达出愉悦和亲密的情感。
第十四段
- 诗句:”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
- 译文与注释:虽然你对我很好,但我也很惭愧你的好意。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谦逊和感恩的心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第十五段
- 诗句:”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檐。”
- 译文与注释:作为天涯流浪的人,怎么能不怀念故乡的山川?抱着柴火煮白石,晒干后挂在晴空下。
- 赏析:此两句通过对比“天涯”和“故山”,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喜爱。同时,“抱薪煮白石”也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第十六段
- 诗句:”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
- 译文与注释:心情愉快时,拄着拐杖或者拿着鞋子,松树林中的流水声令人愉悦。
-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散步、听潺潺流水的惬意生活。
第十七段
- 诗句:”如此岂不乐,胡为复盘桓?泠然御风去,月暮孤云寒。”
- 译文与注释:像这样不就很快乐吗?为什么要回顾过去呢?轻飘飘地御风而去,夜幕降临时孤云寒冷。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和自在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去的反思和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