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元在眼,雪定不难消。
冻杞垂红子,晴麰动绿苗。
行人相叫唤,旅雁忽惊飘。
古柱镌年号,承平旧石桥。
【注释】:
书所见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自河南巩县迁居巩县西北(今河南巩义东北)。青年时期曾游历吴越,后到长安应进士举不中。后在洛阳、奉先等地方做官,又因战乱而逃奔西南,途中留滞四川成都一带。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辗转流离至成都草堂,在此居住两年,世称杜工部。晚年出峡,继续漂泊不定。终因忧愤成疾,卒于耒阳舟中。他的诗多描写战争和政治腐败带给人民的灾难,揭露统治者的反动腐朽。其作品风格雄浑沉郁,有“诗史”之称。
【译文】:
春风吹拂着我的眼睛,积雪也容易融化。
冻得通红的枸杞垂挂枝头,晴日阳光下绿油油的苗儿欢舞。
行人互相呼唤交谈,飞雁忽然惊飞四散。
古柱上刻着年号,曾经是承平时期的石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首联两句写眼前景,春风和煦,冰雪消融,这是写实;颔联写眼内情,诗人看到红彤彤的枸杞和碧油油的庄稼,感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这是写情。颈联写耳中语,听到人们相互叫唤,还有雁群忽而飞起,这是写闻。尾联写心中想,看到石碑上刻着年号,想到过去承平时期,这是写忆。这四联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以景托情,借景抒情,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以及自己的身世之痛都寄寓在这春光融融的景象之中了。
全诗语言浅白,却感情深厚,形象鲜明,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