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石疑堪取,层崖试共登。
偶游梵王舍,略话祖师灯。
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
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
【注释】
治圃:管理园圃,这里指园艺。杂书:多种书籍。二十首:二十篇。
远石:远处的石头。疑:怀疑。堪取:可以拿来。层崖:陡而高的山崖。
试:尝试。共登:一起攀登。
偶游:偶然游览。梵王舍:梵语意为“佛”,佛教称佛为“释迦牟尼”或“如来”。舍,指寺庙。略(lüè):略谈。祖师灯:禅宗传说,达摩初到中国时,曾于印度少林寺前,以心印心,令弟子们悟道。灯,即心灯。
怪象(xiàng):奇形怪状。撑(chēng):支撑。狞(níng)盼:张牙舞爪的样子。残碑:残破的碑石。拓坏棱:刻坏的碑文边缘。
世间:世上。亦不(yǐ)有:难道没有。
巢贼:盗匪、盗贼。亦:也。斋僧:和尚、僧人。斋,施舍饭食。
【翻译】
远处的石头仿佛是可以拿来,层层的悬崖试着一起攀登。偶然游玩梵音王舍,稍微聊了聊禅宗祖师灯。奇形怪状地支撑着,张牙舞爪的样子,残破的碑石被刻坏了边缘。世上难道就没有,盗匪也给和尚施舍饭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园圃之中偶得奇趣,于是写下二十首杂诗,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从诗句来看,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深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世事变幻也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第一句“远石疑堪取”,诗人看到远处的石头,感到它们似乎可以被拿来,这可能是因为石头的形状奇特或者颜色独特,引起了诗人的好奇心。这种发现新奇的事物并产生探索欲望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普遍情感。
第二句“层崖试共登”,诗人又发现了层叠的山崖,于是决定一起攀登上去。这表现出了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愿意亲近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第三至六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偶然游览梵音王舍,稍作交流禅宗祖师灯的过程。这里的“梵音王舍”应该是指某个佛教圣地,而“禅宗祖师灯”则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法门。诗人通过与佛教信徒的交流,感受到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自己所见的景象:“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这里描述的是一种奇观,即那些形状奇特、张牙舞爪的山石,以及那些刻坏的碑文边缘。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最后两句“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则进一步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他认为世间怎么可能没有盗贼呢?即使是盗匪,也应该给予施舍饭食的僧人施以关爱和支持。这一观点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它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公正和人性关怀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