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皎日穿纸,巾凉风透纱。
捕虫怜斗雀,蚀果去馋蜗。
肠滑嫌灰酒,脾虚已未茶。
暑天仍老境,强饭庶无他。
【注释】
初夏六首:作者在《夏日杂诗》中曾说:“余性疏懒,甘心为农圃,暑来时事亦多不问。”此诗即其“农圃”生涯的写照。六首诗都是写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景象和情趣。
窗皎(jiǎo)日穿纸:指太阳光透过窗棂射到纸上。皎,明亮。
巾凉风透纱:指夏天的风凉爽宜人,透过竹席上的薄纱。巾,指夏衣。
捕(bǔ)虫怜斗雀:指捕捉昆虫,并喜爱斗雀游戏。捕虫、斗雀,都是夏天的活动内容。怜,爱怜,喜爱。
蚀(shí)果去馋蜗:指吃掉水果,去掉馋嘴的蚂蚁,以消解贪吃的欲望。
肠滑嫌灰酒:指肠胃易生湿热,因而不喜欢喝冷灰酒。肠滑,指胃肠功能减退。
脾虚已未茶:指脾阳不足,已经不能饮茶了。
暑天仍老境,强饭庶无他:意思是说虽然夏天酷热难耐,但还是勉强吃饭,没有其他烦心事。老境、强饭,都是勉强的意思;其他,指烦恼。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农家的劳动生活场景,以及农家人的日常生活。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农家的劳作情景以及农民们的劳动热情和生活乐趣。
第一句“窗皎日穿纸”,描绘了夏日中午阳光通过窗户照射到纸上的场景。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比作穿透纸面的光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夏日阳光的强烈和热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阳光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巾凉风透纱”,描绘了夏日炎炎,农民们身穿轻薄的夏衣,感受着清凉的微风拂面。这里的“巾凉风透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微风吹过夏衣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农民们对于夏日炎热的无奈与接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捕虫怜斗雀”,描绘了农民们捕捉昆虫并进行斗雀游戏的场景。这里的“捕虫怜斗雀”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捉蟋蟀和斗雀这两种活动进行对比,突出了斗雀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农民们丰富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四句“蚀果去馋蜗”,描绘了农民们吃掉水果以消解贪吃欲望的场景。这里的“蚀果去馋蜗”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水果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能够主动帮助农民们控制食欲。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农民们对于节制饮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第五句“肠滑嫌灰酒”,描绘了农民们肠胃易生湿热,因而不喜欢喝冷灰酒的场景。这里的“肠滑嫌灰酒”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农民们肠胃的湿热状态夸大化,使诗歌更具戏剧性和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农民们对于饮品选择的挑剔和谨慎。
第六句“脾虚已未茶”,描绘了农民们由于脾阳不足,已经不能饮茶的情况。这里的“脾虚已未茶”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农民们不能饮茶的原因,使诗歌更具思考性和深度。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们对于养生保健的关注和重视。
第七句“暑天仍老境,强饭庶无他”,描绘了尽管夏天炎热难耐,但农民们仍然要勉强吃饭的情况。这里的“暑天仍老境,强饭庶无他”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出农民们面对炎热天气的态度和行为,使诗歌更具现实性和启示性。同时,也表达了农民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时节农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注,以及对农村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