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澌馀滴溅风棂,三日晴犹剩半庭。
足使蝗蝻俱屏迹,未妨莺燕尚潜形。
调盐冻字难为墨,透瓦炊烟渐放青。
共笑爱梅痴老子,夜深温水换铜瓶。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 “檐澌馀滴溅风棂”
- 檐水:屋檐上流下的雨水。
- 澌:水流声。
- 馀滴:指檐上的水滴还未完全蒸发完。
- 溅风棂:雨水滴落在门的横木上。
- “三日晴犹剩半庭”
- 三日晴:连续三天都是晴天。
- 犹剩半庭:虽然晴朗了好几天,但仍然只有庭院的一半被阳光照射。
- “足使蝗蝻俱屏迹”
- 足使:足以使得,足够让。
- 蝗蝻:蝗虫和蚱蜢,这里泛指害虫。
- 俱屏迹:都躲藏起来。
- “未妨莺燕尚潜形”
- 未妨:不妨碍(莺燕)。
- 潜形:隐藏起来,比喻它们在春天到来时仍选择潜伏。
- “调盐冻字难为墨”
- 调盐:调味用盐。
- 冻字:冻结的字或词。
- 难为墨:难以用墨水写出。
- “透瓦炊烟渐放青”
- 透瓦:从屋顶上冒出。
- 炊烟:做饭时升起的烟。
- 渐放青:渐渐变得青色。
- “共笑爱梅痴老子”
- 共笑:一起笑。
- 爱梅:喜爱梅花,常用来形容人对某物的深厚感情。
- 痴老子:形容对梅花有深厚感情的人,这里的“痴”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表达这种情感之深。
- “夜深温水换铜瓶”
- 夜深:晚上很晚的时候。
- 温水:温和的水。
- 换铜瓶:用温水泡洗铜制的瓶子。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诗人通过观察檐下滴水的情景,联想到连续晴朗的日子,以及这些天气对昆虫的影响。
- 诗中的“足使蝗蝻俱屏迹”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使得害虫也选择了隐藏起来的景象。这是一个自然界中常见的生态现象。
- “未妨莺燕尚潜形”与上句相呼应,强调即使在春天,鸟儿和昆虫们依然保持着冬眠的习惯,不愿意过早地打扰这个季节的宁静。
- “调盐冻字难为墨”可能指的是冬天寒冷的天气使得墨水难以书写。这反映了冬日的特殊氛围,同时也带出了春天来临带来的温暖变化。
- “透瓦炊烟渐放青”描绘了春天早晨,炊烟从屋顶袅袅升起,颜色也逐渐变青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共笑爱梅痴老子”展现了诗人对于梅花深厚的喜爱之情。梅花常被视为坚韧、高洁的象征,而诗人在这里用“痴”来形容自己对梅花的喜爱,表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情感投入。
- “夜深温水换铜瓶”则是诗人在夜晚用温和的水洗刷自己的杯子,可能是为了第二天能更好地品味早晨的第一口茶水。这个动作虽然看似平常,但却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