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寒光滉诗眼,谢家旧赋果谁贤。
无声忽讶潮包地,不夜常疑月在天。
溪上过桥僧似画,楼头把酒妓如仙。
老夫幸有瓶笙在,更扫空阶落叶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篇。它通过描述自然美景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个性。以下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霁色寒光滉诗眼(霁色:晴朗的天气;寒光:寒冷的光;滉:闪烁)
谢家旧赋果谁贤(谢家:指古代的文学家谢灵运;旧赋:过去的诗歌;果谁贤:谁是最贤能的)
无声忽讶潮包地,不夜常疑月在天(无声:没有声音;讶:惊讶;潮包地:潮水包围大地;不夜:不是夜晚;常疑:常常怀疑;月在天:月亮在空中)
溪上过桥僧似画(溪上:在溪上过桥;僧:和尚;似画:像画一样)
楼头把酒妓如仙(楼头:在楼上喝酒的女子;把酒:端着酒杯;妓:妓女;如仙:像仙人一样)
老夫幸有瓶笙在,更扫空阶落叶煎(老夫:我;幸:幸好;瓶笙:瓶里的笙;更:更加;扫:打扫;空阶:空荡的台阶;煎:煎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色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诗中的“谢家旧赋”和“不夜常疑月在天”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借鉴。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人还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