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

注释:

  1. 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 - 这是在说诗人攀登秀山到一半的地方,心中还想着宾旸。
  2. 拥书终日汗如浆 - 这是说诗人整日抱着书读,汗水湿透了衣服。
  3. 试上崔嵬觅晚凉 -这是诗人想登上高耸的山峰,寻找凉爽之地来避暑。
  4. 忽喜孤烟支拄杖 - 突然之间,他看见了一缕炊烟从远方升起,于是拄着拐杖向那里走了去。
  5. 偶逢平石寘绳床 - 偶然间他发现了平坦的石头,并把绳床放在上面休息。
  6. 十年世事头须白 - 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他的头已经变得花白了。
  7. 六月江城草树苍 - 六月的江边城市,草木葱茏,显得一片苍翠。
  8. 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 - 不要一直走到山顶,也不要太早下山。等到和朋友们一起带着酒,共同享受这清凉的时刻。
    赏析:
    这首《登秀山》是作者在登临秀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第一句”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表达了作者对秀山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宾旸”可能是秀山的一个景点或地名,也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人的名字。在这里,它代表了作者心中的一份期待和憧憬。
    第二句”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描绘了作者在读书时的劳累和辛苦。长时间的阅读让他感到疲惫,于是他选择了登山来寻求一种清凉的感觉。这句诗既展示了作者勤奋好学的形象,又体现了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道路上的坚定和执着。
    第三句”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作者在登山过程中遇到了一处炊烟袅袅、环境优美的地方,他拄着拐杖在那里休息片刻。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第四句”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十年的时光匆匆流逝,他已经变得白发苍苍;而在这个夏天的江城里,草木茂盛,绿意盎然。这句话既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留恋。
    第五句”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提出了一个建议:不要一直走到山顶,也不要早早地下山。而是应该找个合适的位置,与朋友们一同带着酒,共同享受这清凉时刻。这句话既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又展示了他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这首诗通过对秀山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