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客洛走缁尘,自倚诗才敌万人。
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
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
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少年客洛走缁尘,自倚诗才敌万人。
- 注解: “少年”指的是诗人年轻时,”客洛”指的是在洛阳(古代的都城)居住。”缁尘”指的是世俗的纷扰。”自倚诗才敌万人”表示诗人自负自己的文才可以与万人匹敌。这反映了诗人自信和才华横溢的情感。
第二句: 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
- 注解: “岳耸河奔”指的是自然景象雄伟壮丽,”争气势”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受和赞叹。”霜严月朗借精神”则描绘了霜降时节月光明亮的情景,暗示这种美景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第三句: 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
- 注解: “镜中颜状”指的是诗人对镜自照时惊讶于自己容貌的改变,”惊非昔”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笔底工夫”指的是写作技巧,”苦不新”表示作者努力不懈却感到进展缓慢。
第四句: 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 注解: “辜负”在这里有遗憾的意思,”桐江”是指桐庐江,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花开叶落”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十秋春”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变化之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洛阳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岁月无情、人事变迁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写作艺术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是杨万里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