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藓兽石嶙峋,三耳翁今去几春。
蝼蚁与谁频作梦,茯苓应更长如人。
土馒头里无仙骨,金仆姑边尚战尘。
焉得亦如酒家叟,一茅庵住自由身。

诗句原文:

山门藓兽石嶙峋,三耳翁今去几春。

蝼蚁与谁频作梦,茯苓应更长如人。

土馒头里无仙骨,金仆姑边尚战尘。

焉得亦如酒家叟,一茅庵住自由身。

注释翻译:

  • “山门藓兽石嶙峋”:山门上的苔藓和野兽的雕像显得古老而嶙峋,形象描述道观的古老与自然之美。
  • “三耳翁今去几春”:指某个已经逝去的老人或者道士,用“三耳翁”称呼,表达了对其岁月已久、离去之快的感慨。
  • “蝼蚁与谁频作梦”:比喻自己如同蝼蚁般微不足道,无法对世界产生太大的影响。
  • “茯苓应更长如人”:茯苓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其形状和大小可以像人一样长,这里可能寓意着生命的延续或成长。
  • “土馒头里无仙骨”:土馒头是古代的一种食物,形容其平凡无奇,没有仙气或超凡脱俗的气质。
  • “金仆姑边尚战尘”:金仆姑是一种箭镞,用来比喻战场上的尘土,这里可能是在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
  • “焉得亦如酒家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酒肆中的老者那样自在闲适,享受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引发对生命、历史和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