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雩谁识旧童儿,法令今惟柱后师。
刻枣谁书惊荡尽,踏槐遗老叹崩离。
堂中授讲亡高座,庑下题名剩续碑。
奎壁不存斋舍改,端能为泯少年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战鼙惊倒白头翁,慨想青衿旧日风。
  • 【注释】:战鼙(pí)是战鼓声,这里指战争的声音;白头翁是指年迈的老人;青衿(jīn)指年轻的读书人。
  • 【译文】:战鼓声震撼到年迈的老人,怀念那些年轻时候的读书人。
  • 【赏析】:诗人通过战鼓之声和对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1. 或厌三场争,谁识旧童儿?
  • 【注释】:三场指的是乡试、会试、殿试,这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三个阶段;厌(yàn)知道;识(zhì)认识。
  • 【译文】:有些人厌倦了这三场考试的竞争,又怎么能认识曾经的小孩子们呢?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年轻人的忽视,也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命运的担忧。
  1. 刻枣谁书惊荡尽,踏槐遗老叹崩离。
  • 【注释】:刻枣指雕刻枣木作为文字记录;惊荡(dòng)形容文字被风吹散;踏槐指在槐树下行走,形容岁月变迁;遗老是指年长的读书人。
  • 【译文】:谁能雕刻枣木来书写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让岁月在槐树下留下深深的足迹,让年长的读书人感叹世事变迁。
  • 【赏析】: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文字在岁月中被风吹散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 堂中授讲亡高座,庑下题名剩续碑。
  • 【注释】:堂中指学堂里;授讲指授课;亡高座指没有固定的座位;庑下指学堂外面的空地;题名剩续碑指在空置的地方继续刻字作纪念。
  • 【译文】:在学堂里传授学问的时候,却没有固定的座位,只能在空地上继续教学;在空置的地方继续刻字作纪念。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学堂的教学场景,表达了对教育传承的重视。
  1. 奎壁不存斋舍改,端能为泯少年诗。
  • 【注释】:奎壁指奎星和北斗星,象征知识和智慧;斋舍改指学堂被废弃;泯(mǐn)消灭,消失;少年诗指年轻的诗人。
  • 【译文】:奎星和北斗星不再闪耀,学堂也被废弃了,那些年轻的诗人也已经消失。
  • 【赏析】:诗人用奎星和北斗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知识传承断裂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教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忧虑和对知识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