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怜迟莫与清闲,闲上高山看远山。
世味已如玄酒淡,名场肯复左轮殷。
千争万竞尘埃里,古恨今愁莽苍间。
□□谁来问诗叟,应输老树识苍颜。
【注释】秀亭:在今安徽宣城。
天怜迟莫与清闲,闲上高山看远山。
世味已如玄酒淡,名场肯复左轮殷。
千争万竞尘埃里,古恨今愁莽苍间。
应输老树识苍颜。
【赏析】此诗作于元大德六年(1302)十月三日,诗人自叙其“晚景”之悲。
首联写登高远眺所见之景,“天怜迟莫与清闲”,言自己一生为官清贫而不得其乐,“闲上高山看远山”。诗人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苍茫,景色宜人。这两句是说诗人年事虽高,但心志犹存,仍想效法古人“登高望远”的雅趣,以排遣内心的郁闷和孤独之情。
颔联承前,言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已看穿了世俗名利,故不与那些趋炎附势、追逐名利之徒同流合污,而是寄情山水,远离尘嚣,过着清静悠闲的日子。“玄酒淡”指道家所崇尚的无欲无求的淡泊生活;“左轮殷”即指车马声喧,人浮于事的社会现实。诗人认为,只有像老子那样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才能在官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所污染。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在仕途中的遭遇。“千争万竞尘埃里”,意谓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斗争的时代,人们为了名利而争斗不休,纷纷陷入名利场的斗争漩涡。“古恨今愁莽苍间”,则是指诗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忧愤和愁闷,这种情绪弥漫于天地之间。诗人感慨地说:“应输老树识苍颜。”“老树”比喻自己的年岁已高,“苍颜”形容人的面相,这里借指自己的容颜憔悴、苍老。诗人以老树来喻自己的容颜,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哀怨。
尾联以设问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和不安。诗人问:“谁会来问我这个诗老头呢?”言下之意是担心无人理解他的诗歌创作,无人欣赏他的才华。然而,诗人又表示自己并不气馁,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诗歌创作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值得后人品味和珍藏的。因此,尽管前途未卜,诗人依然坚信自己的诗歌创作将会得到后人的认同和赞誉。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官场中的处境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感慨。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天怜迟莫与清闲”、“名场肯复左轮殷”等句子,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又体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