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莱子方同彩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解析】

1.题汪氏孝节堂:此诗应为赠序体,即先写自己与汪氏交往的始末,然后才写到汪氏的《孝节堂记》,因此首句点明了赠序体的格式。

2.三从分定付之天:三从是封建社会里女子出嫁前要履行的三大礼规:待嫁时,父母须命其“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丈夫不贞从子;“分”就是遵循。

3.捧案曾无月再圆:指自己曾因家庭变故(如丧父)而辍学在家侍奉母亲,没有机会学习。

4.莱子方同彩衣舞:莱子指儿子。彩衣舞是指孩子穿上节日的衣服跳舞。

5.频年兵革经多难:指自己和妻子在战乱中颠沛流离。

6.奕世门闺喜独全:奕世门闾意即家门显赫,奕世门闾喜独全,意谓家族世代荣耀,而自己却不幸遭遇如此。

7.孝节从来足阴相:孝节指对人有节操,此处指自己和妻子都恪守妇道,为人贤淑。

8.儿孙衮衮寿眉前:儿、孙皆指儿子、孙子。衮衮形容子孙众多。

9.赏析:

本诗为赠序体,开篇点明题旨——这是一篇序文,作者与汪氏有交往的经历。中间四句回忆了与汪氏交往的情况。开头两句交代了与汪氏交往的缘由——三从,即女子在家要听从父亲,丈夫去世后要听从丈夫的弟弟,丈夫不贞时要听从公婆,这是封建社会女性应有的行为规范。接下来两句回忆了曾经因为家庭变故而中断学业侍奉母亲的岁月。结尾两句抒发了自己和妻子共同恪守妇德的感慨,并寄语儿孙们要珍惜这样的好家风。

译文:

女子在家要听从父亲,出嫁后要听从自己的丈夫,丈夫不贞时要听从公婆。

我也曾因家道中落而辍学在家侍奉母亲,没能读书。

我们夫妻俩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幸而得以保全。

妻子和我都是恪守妇道的人。

我们的儿子、孙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都在你的门前欢笑嬉戏。

赏析:

本诗为七律体。诗人在《送王司谏赴任》一诗中说:“文章高古谁堪拟”,可见他是一位擅长写作古文的人,这首诗就是他在给汪氏《孝节堂记》的序文中所写的。

第一联点出赠序体的格式——首先说明自己和汪氏的关系,然后才能进入正文。第二联是回忆与汪氏交往的经过,其中“曾无月再圆”一句用典,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亲生了我,母亲养育了我。抚摩我、爱护我、保护我、喂养我,使我成长起来。想报答他们的恩情,但是苍天何等广大无边,哪里能报答得了他们的大恩大德。

第三联写自己和妻子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幸而得以保全,这一句用典,出自《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意思是桑树还没有凋落,叶子茂盛得好像可以充饥,啊呀野鸠呀,不要贪吃桑树上的果实!唉,女人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男人的爱情是还可以说得明白的,但女人的爱却是不可测度的。

第四联写妻子和自己都是恪守妇道的人,这是对自己和妻子品德的赞美。

第五联是全诗的总结。这里用典,出自《诗经·鄘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意思是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转动;我的心不是席子,不能卷起。我的仪容庄严肃穆,不可随便选择。我心中忧愁重重,怨恨那些小人。

第六联写儿孙们在父母的庇护下健康成长,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祝愿。

最后以“赏析”作结,是对整首诗的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