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为奇偶四隅,旧窥七七古河图。
易虽未画元知有,极果何形孰识无。
方寸天开通造化,半生夜坐下工夫。
老衰多学精专少,病体抠趋但要扶。
注释:
- 四正为奇偶四隅:意思是说,四正(即四个方向)是奇数,四隅(即四个角落)是偶数。
- 旧窥七七古河图:意思是说,我曾经研究过《周易》的卦象,其中有七七(即77)个卦象。
- 易虽未画元知有:意思是说,虽然《易经》中没有画出具体的卦象,但我们知道它的存在。
- 极果何形孰识无:意思是说,对于“极”这个结果(即事物发展的最高阶段),我们无法确定它的形状;对于“孰”这个字,我们也无法确定它的读音。
- 方寸天通造化:意思是说,人的心就像天地一样,能够通达自然的变化和造化。
- 半生夜坐功夫:意思是说,我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夜以继日地研究和学习。
- 老衰多学精专少:意思是说,我已经年纪老了,但仍然勤奋学习,只是专注度不够。
- 病体抠趋但要扶:意思是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但是仍然坚持学习和工作,希望能够有所成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易经》的文章,诗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易经》中的一些哲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学问的热爱和执着。
诗人通过对四正为奇偶四隅的描述,引出了对《周易》的研究。这里的“四正”和“四隅”指的是八卦中的四种基本形态,而“七七”则暗示了卦象的多样性。诗人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表达了自己对于《周易》的深刻理解。
诗人在诗中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易虽未画元知有”。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易经》中是否存在着一种超越文字描述的存在的思考。诗人的回答是:“极果何形孰识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极”这个概念的困惑和无奈。
诗人通过“方寸天通造化”和“半生夜坐功夫”这两句诗,描绘了自己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努力。诗人表示自己的学问如同天地一般博大精深,而自己则如同一颗星星,虽然微小,却依然努力发光发热。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诗人在诗的结尾处,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老衰多学精专少”,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表示虽然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仍然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希望能够有所成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