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致聘女师儒,二十言归四十夫。
令弟阶庭骈两玉,贤郎门户俨双珠。
摽梅迨吉年虽浅,泛柏维仪志不逾。
冠帔笏袍相照映,称觞真可画成图。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美好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 老儒致聘女师儒,二十言归四十夫。
- “老儒”指的是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子,他是求婚者;“女师儒”则是指年轻的女子,即被求婚的女子。这里的“二十言归”可能是指女方同意嫁给男方,而“四十夫”则表示男方已经达到了四十岁的适婚年龄。
- 令弟阶庭骈两玉,贤郎门户俨双珠。
- “令弟”指的是男方的弟弟,这里他可能是在描述弟弟的形象或成就。“阶庭”可能是指家族的庭院,也可能是比喻为某种场所。“骈两玉”可能是指两位美玉般纯洁美好的人,而“贤郎门户俨双珠”则是在赞美男方的家庭背景或门第。
- 摽梅迨吉年虽浅,泛柏维仪志不逾。
- “摽梅”可能是一种古代的婚礼习俗,新娘在出嫁时会抛掷花枝,以示吉祥和幸福。“迨吉年”可能是指新娘出嫁的年龄。“泛柏维仪”则是指男方的举止端庄、礼仪周全。这里的“志不逾”可能是指男方有远大的志向,不会超越自己的能力。
- 冠帔笏袍相照映,称觞真可画成图。
- “冠帔”是古代男女结婚时的服饰,分别代表新郎和新娘。“笏袍”则是指男方和女方的官服,也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称觞”可能是指在宴会上举杯祝福的意思。整首诗以一幅美丽的画面来描绘这对新人的美好形象和幸福生活,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画。
赏析:这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通过对新人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如“老儒”、“女师儒”、“令弟”等,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晚辈、兄弟之间的尊重和关爱。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