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年前髭未长,金台早已擅名场。
法书笔下蛟龙□,□句胸中锦绣肠。
斧藻一州专学校,枌榆卜舍近家乡。
□□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依据诗歌内容逐项分析作答。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因此,解答时需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首联:“而立年前髭未长,金台早已擅名场。”颔联:法书笔下蛟龙□,□句胸中锦绣肠。颈联:斧藻一州专学校,枌榆卜舍近家乡。尾联:□□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
(二)
首联的意思是:我三十岁刚到而立之年,还没有满胡须,就已经在金台这个地方以擅长文章闻名了。颔联的意思是:写书法的时候笔下有蛟龙腾空而出,写文章的时候胸中有锦绣般的文采。颈联的意思是:在全州负责教书育人,离家乡很近,可以经常回家看看。尾联的意思是:他讲课讲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不象那些科举考试的举人忙碌奔波。
赏析:“而我”指自己。“而立”,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三十而立,这里指三十岁刚到而立之年,还没有满胡须,就已经在金台这个地方以擅长文章闻名了。“髭”,同“须”,胡须的意思。“□”,通“笔”,用笔。“□句”,指书写的字体。“胸中锦绣肠”,指胸中富于文采。“斧藻”,指主持教化。“斧藻一州”,即主持教化一方。“椽榆”,指家屋。“枌榆”,指家乡。“□□讲道”,指传授道理。“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青年学子。“槐花举子忙”,与下句“斧藻一州专学校”相对照,可见诗人对当时科举制度的看法是不满的;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学业,而是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并取得了成就。
【答案】
而立年前髭未长,金台早已擅名场。
法书笔下蛟龙□,□句胸中锦绣肠。
斧藻一州专学校,枌榆卜舍近家乡。
□□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