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时盗贼起风尘,战血苔痕几度春。
古庙仅能存大树,荒山犹自少行人。
【注释】
- 十二首:指作者在歙县(今属安徽)作客十二年的诗作。
- 乘时:趁时而得势。盗贼:指叛乱的人和集团。起风尘:指战乱,指农民起义军。
- 战血:战场上的血。苔痕:苔藓的痕迹。几度春:多少次经历了春天。
- 古庙:古时的庙宇。
- “荒山”句:指山中没有行人。荒山:荒芜的山。犹自:仍然。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歙县(今属安徽)作客十二年之时。诗人目睹战乱之后,社会一片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二句:“乘时盗贼起风尘,战血苔痕几度春。”意思是说趁着战乱时期,盗贼横行天下,到处是战争的烟尘,而在这战火纷飞、血流成河的年代里,又有几个地方能保持清明呢?“战血”指战场的血,“苔痕”指苔藓,暗喻战乱之久。
第三四句:“古庙仅能存大树,荒山犹自少行人。”意思是说,只有少数大树下还保存着一点人烟,但是山上却很少有行人了。“荒山”指的是荒凉的山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后的社会状况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