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牛尾雪天狸,梅老馋涎为赋诗。
曾与沐猴戏相得,脂膏争奈猎人知。
【注释】
猴:猕猴,一种动物。牛尾:指牛尾松树,一种落叶乔木。狸:狸猫。梅老:梅花。馋涎:形容馋得流口水的样子。相得:相处得很好。脂膏:指牛尾松的油脂和脂肪。奈:奈何。猎人:打猎的人。
【赏析】
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牛尾山上的雪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里看到美丽的梅花盛开,忍不住生发诗兴,写下了这首咏物诗。这首诗以牛尾松树为描写对象,通过咏物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写景:“宣城牛尾雪天狸”。这里用“雪天狸”来形容牛尾山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次句“梅老馋涎为赋诗”。这里的“梅老”是指梅花,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梅花后,产生了作诗的冲动。他决定以梅花为主题,创作一首咏梅诗。
第三句“曾与沐猴戏相得”,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猴子玩耍的日子,那时他们一起嬉戏打闹,玩得很开心。这一句描绘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末句“脂膏争奈猎人知”。这里的“脂膏”指的是牛尾松的油脂,而“猎人”则是指那些猎杀动物的猎人。诗人感叹道,尽管我们曾经与猴子一起嬉戏打闹,但是我们的脂膏最终还是被猎人所发现,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欢乐时光已经结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美好时光难以持久的现实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牛尾松、梅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与猴子嬉戏打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赞美自然之美的豪情壮志,也有对人生无常、美好时光难再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