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六合间,孰是身自由。
贫贱不遑安,故迫口腹谋。
万事已云足,心火炎不休。
朝服寒食散,夜梦郁仪楼。
鄙哉齐公子,泪下雍门周。
万世一陶叟,浩歌归故丘。
有酒醉即眠,无酒亦不求。
【注释】
秀亭:诗人的别墅。秋怀:秋天的情怀。十五首: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孰是:谁是谁非。身自由:身体上的自由。
贫贱不遑安:指贫穷卑贱时,无暇顾及安逸。迫口腹谋:为了充饥而奔波谋生。
万事已云足:指生活所求都已得到满足。心火炎不休:内心烦闷燃烧不息。
朝服寒食散:在早晨穿着寒食节的衣服散着步。郁仪楼:一种建筑,位于洛阳东市里。《后汉书·逸民传》中记载,周术(字子阳)住在洛西,常到东市买酒喝,饮酒后,就登上郁仪楼,仰天长啸。
鄙哉齐公子:意指齐桓公。公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美称。
雍门周:春秋时鲁国人,因遭谗被逐,隐居于齐。
一陶叟:陶渊明,字元亮。
有酒醉即眠,无酒亦不求:有酒就喝,没酒就不强求。
【赏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每句八个字,共四句,韵脚为“下平十一真”和“去声二十五者”。这首诗写诗人在秀亭秋怀时的心境。全诗以“秋怀”为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态度。
“茫茫六合间,孰是身自由?”这两句是说,在茫茫的天地之间,我们究竟谁是真正自由的?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他认为社会的现实使他感到束缚和压抑,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这种思想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咏史》中的“秦家筑台事已空,汉家鼎足今犹在”,以及《感遇十二首》中的“吾衰竟谁使,世乱无所为”。
“贫贱不遑安,故迫口腹谋。”这两句是说,当一个人处于贫贱的境地时,往往顾不上自己的安全,而只想着如何填饱肚子。这里的“口腹谋”可以理解为谋生的方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万事已云足,心火炎不休。”这两句是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满足了,但是内心的烦躁却始终难以平息。这里的“心火炎不休”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烦恼或焦虑。
“朝服寒食散,夜梦郁仪楼。”这两句是说,早上穿着寒食节的衣服散着步,晚上梦见郁仪楼。这里的“寒食”指的是古代的一个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吃寒食,以示哀悼逝去的人。而“郁仪楼”则是一座建筑,据说位于洛阳东市里。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生活或者是在想象未来的生活。
“鄙哉齐公子,泪下雍门周。”这两句是说,齐桓公因为被驱逐而出逃,最终自杀而死,而他却成为了一个被人嘲笑的对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齐桓公的不满和愤懑之情。他认为齐桓公虽然曾经是一代霸主,但最终还是被世人所抛弃。这种思想在唐代文人中也有反映,如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彼其之子,人人皆弃之。”此外,唐代文人还喜欢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杜甫在《登高》中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与长江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万世一陶叟,浩歌归故丘。”这两句是说,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将流传千秋万代。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和他自己的归宿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