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漉酒巾,吹风行攲斜。
野径政自稳,世途殊未涯。
礼能致商皓,势足屈孟嘉。
君身独自由,时到山人家。
播植话禾稻,绩纺询桑麻。
侧闻此一坞,村酤亦易赊。
芙蓉万红萼,锦绣纷交加。
掉头不肯顾,特往观茗葩。
嗅芳摘苦叶,咀嚼香齿牙。
榷利至此物,谁为疲氓嗟。
诗句释义
1 头上漉酒巾,吹风行欹斜。 - “头上漉酒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头戴的布巾,用以遮挡微风或雨水。“吹风行欹斜”则描述了风吹过时,人因倾斜而感到不适的情景。
野径政自稳,世途殊未涯。 - “野径自稳”表达了在自然的小径中行走时,由于环境简单、没有纷扰,感觉更为稳定和安全。“世途殊未涯”则反映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不确定,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远。
礼能致商皓,势足屈孟嘉。 - “礼能致商皓”指的是通过遵守礼仪,可以获得高尚的品德和名誉,如同商皓那样受人敬仰。“势足屈孟嘉”则是说有足够的权势可以让人屈服,如同孟嘉那样被权力所压制。
君身独自由,时到山人家。 - “君身独自由”强调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能够保持独立和自由的状态。“时到山人家”则可能指的是在自然的山间小屋里,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播植话禾稻,绩纺询桑麻。 - “播植”指的是播种和耕作,“绩纺”是纺织和编织,“问桑麻”则与农业相关,涉及到种植和收获。这里可能表达了对农作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侧闻此一坞,村酤亦易赊。 - “侧闻此一坞”意味着在附近听到关于这个山谷的描述。“村酤亦易赊”则是说在村庄里,买酒也很容易赊账,即不用立即支付现金就可以购买酒水。
芙蓉万红萼,锦绣纷交加。 - “芙蓉”通常指荷花,“万红萼”形容荷叶上覆盖着无数的红色莲花。“锦绣纷交加”则用来形容景色美丽如锦如绣,色彩斑斓。
掉头不肯顾,特往观茗葩。 - “掉头不肯顾”表示诗人不愿意回头,只想专注于眼前的事物。“特往观茗葩”则是说特意去观赏茶花的美丽。
嗅芳摘苦叶,咀嚼香齿牙。 - “嗅芳”指的是闻到花香,“摘苦叶”则可能是在描述采摘茶叶的过程。“咀嚼香齿牙”则形象地描绘了品尝时口中感受到的香气。
榷利至此物,谁为疲氓嗟。 - “榷利”指的是垄断利益或专卖,“至此物”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商品或物品。“疲氓嗟”则是对那些疲惫劳苦的百姓的同情和哀叹。
译文
头上戴的布巾用来挡风,行走时身体倾斜不稳。
在野外的路上行走,感觉比较安稳。
在世上的旅途中,我感觉自己像孟嘉一样无力抗争。
你却独自拥有自由,时常去山中人家。
在山上种植粮食作物,在田野里织制麻布衣物。
听说这一片山坞里,村民也能方便地赊购酒水。
芙蓉花开得正艳,花朵繁多犹如锦绣。
我转身离去不愿再停留,特地前往观赏茶花。
嗅闻茶花散发的香味,我小心翼翼地摘下苦叶。
仔细品尝茶花的芬芳,让我的牙齿都感到芳香。
垄断这种商品的买卖权,真是令人疲惫的民夫啊!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感悟。首句通过描绘诗人在微风中的不舒适状态,引出了他对自由和稳定的追求;接着通过对比“野径”和“世途”,表达了对自然环境中简单、稳定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礼”、“势”、“君身”、“村酤”等关键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对垄断商品买卖权的现象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想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