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残春感事十首
乾坤第一爻,两仪细察,万象包涵
-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 《残春感事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诗。寒暑元如故,乾坤岂不宽。时情工刻薄,生理转艰难。遑恤诸儿笑,终凭后代看。渊明咏贫士,感慨异悲酸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易经学习的态度和感悟。他并不需要广泛地学习,因为乾坤之道已经非常清晰明了。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认为宇宙的道理很简单,无需过多解读。同时,他也感叹世事的艰难,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 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 “枯秸”在这里指的是干草,用来喂养瘦弱的马匹。“纤鳞”则是指细小的鱼鳞,用来喂食小猫。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他通过这些微小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同时,他也将自己的生活与古代的厨师相比,认为自己能够烹饪出美味的食物,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自信和满足。
-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中的“两仪”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阴阳,而“万象”则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他看到了田间的庄稼、河边的柳树、天空的云彩等自然景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他也看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容,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幸福。
- 青简兴亡骤,苍规代谢频
- 甫换钟馗旧,俄闻杜宇新。
-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变迁的诗歌。诗中的“青简”指的是竹简,是一种古代记录文字的工具。“兴亡”则是指国家的兴盛和衰败。“苍规”则是指古代的规矩和制度。作者通过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解读,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他看到了国家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家在经历困难之后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 果熟携竿扑,禽鸣挟弹窥
- 自怜多病叟,无奈近邻儿。
-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中的“果熟”指的是水果成熟,可以用来采摘。“携竿”则是指拿着长竿去摘果子。“禽鸣”则是指小鸟的鸣叫声。作者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看到了果园里挂满果实的情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同时,他也看到了小鸟们在枝头嬉戏的场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排闼宁容锁,逾垣更问篱
-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中的“排闼”则是指推开门进入屋内。“宁容锁”则是指在屋里安放锁具以防止小偷进入。“逾垣”则是指翻墙越院的行为。作者通过对这些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他看到了农村里宁静祥和的生活景象,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他也看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勤劳的精神,感受到了农民们的坚韧与执着。
注释与赏析
- 诗一:
- 诗句:“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 译文:学习《易经》不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其中的第一卦就已经足够深刻理解了。
- 赏析:这首诗强调了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性,表明真正的智慧在于抓住关键,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知识广度。它体现了方回作为一位学者对于学问的独到见解和实践。
- 诗二:
- 诗句:“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 译文:通过对天地间阴阳的变化细微观察,万物的本质已经包含其中。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意味着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全面理解世间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 诗三:
- 诗句:“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 译文:即使是最简陋的食物也足以喂养瘦弱的马匹和照顾幼小的宠物。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生活的简单与美好,即使条件艰苦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它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 诗四:
- 诗句:“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 译文:虽然家境贫寒,但家中有三畦韭菜,其味道胜过了御厨的美食。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简朴生活的珍视与感恩。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善良和对家人的关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尊重。
- 诗五:
- 诗句:“青简兴亡骤,苍规代谢频。”
- 译文:竹简上的字迹迅速消逝,朝代更迭频繁。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之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它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 诗六:
- 诗句:“果熟携竿扑,禽鸣挟弹窥。”
- 译文:看到成熟的果实就想去采摘,听到鸟儿的鸣叫就想伸手去捉。
- 赏析:这句诗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与惊喜,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每一个小确幸,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结语
这首诗不仅是方回对易经的理解与感悟,更是他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情感深沉而充满人文关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回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