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态夜乃见,终无甜梦期。
西斋卧空壁,适值残□□。
□□寒雨来,此声世谁知。
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
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
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
量近何所苦,骛远将焉思。
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
【注释】
- 老态:年岁增长的体貌。夜乃见:夜间才能看见。终无甜梦期:最终没有甜美的梦境。
- 西斋:作者书房,斋是书房。
- 空壁:墙壁空着。适值:正逢。残□□(lì):落叶满地。
- □:同“凛”,寒冷。寒雨来:冬天的冷雨来了。世谁知:世人谁能够知道?
- 四远:四方。鸡鸣:指天刚亮时报晓的鸡叫声。披衣起题诗:起床后披衣起来写诗。
- 舌根涎唾尽:口中口水全部吐完。汲泉漱空颐:用泉水漱口。空颐:空着的两腮。
- 聊写郁结心:略加倾诉心中的郁闷。稍寄幽婉辞:略作含蓄委婉的表达。
- 量近何所苦:估量近来有什么苦恼的事。量:估量。
- 骛远将焉思:追求远大的目标又怎么打算。
- 一夕漏鼓五:一夜漏了五次钟声。漏鼓:古代计时用的铜制水漏上的鼓。
- 不寐常四之:因思念而睡不着觉,常常过了半夜才睡觉。
译文:
老态在夜里才显现出来,我始终没能梦见甜美的梦境。我在书房里躺着,正巧遇上冬日落叶满地。寒风细雨到来,这声音世间的人谁能了解呢?四下远的鸡鸣声传来,我披衣而起写了诗。口中口水全部吐完,我用水泉漱口。略加倾诉心中的郁闷,略作含蓄委婉的表达。衡量近来有什么苦恼的事,追求远大的目标又怎么打算。一夜之间漏了五次钟声,不寐常过半夜才睡觉。
赏析:
《西斋秋感二十首》为诗人晚年所作,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此诗以西斋秋夜的所见所闻为题材,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琐事,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首联“老态夜乃见,终无甜梦期”描绘了诗人衰老的身体在夜晚显露了出来,他始终没有能享受到甜美的梦境的痛苦。这一首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老年状态与美好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西斋卧空壁,适值残□□。□□寒雨来,此声世谁知?”描绘了诗人在西斋卧室中躺在床上,恰好遇到了冬天的寒冷和雨水。这一首中,诗人通过描述寒雨和枯叶的声音,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他也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外界的气候变化相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颈联“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公鸡的打鸣声后,便披衣起床写下了自己的诗篇。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听到公鸡打鸣后的反应和行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尾联“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描绘了诗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了口水,只能用泉水漱口。最后,他略加倾诉自己的内心郁闷,并略作含蓄委婉的表达。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写作过程和表达方式,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诗歌艺术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诗歌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