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赏月,楼台丝管沸金穴。
百万珠帘卷嫩凉,茉莉花阑木犀发。
八月十八日观潮,幕帟粉黛迎兰桡。
雪山沃天雷动地,出没红旗争锦标。
此是钱塘旧风俗,骄贵小儿生华屋。
四时有春无秋风,常知歌笑不识哭。
一年不似一年秋,渐衰渐老成白头。
去年之秋尚云乐,今年之秋何其愁。
中户田租三万石,水潦不容收一粒。
况从兵乱窘避地,白璧黄金俱丧失。
前朝后市旧富人,半作道傍蓝缕身。
委巷小民或绝食,粥卖伉俪捐僮侲。
一切时节不复讲,履长贺岁犹卤莽。
淫雨连旬未必晴,潮何人观月谁赏。
月缺月圆宵复宵,潮落潮生朝又朝。
事与承平不异处,唯有南来秋雁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

译文:
今年秋天行 八月十五夜晚赏月,楼台丝管如沸金穴。
百万珠帘卷嫩凉,茉莉花阑木犀发。
八月十八日观潮,幕帟粉黛迎兰桡。
雪山沃天雷动地,出没红旗争锦标。
此是钱塘旧风俗,骄贵小儿生华屋。
四时有春无秋风,常知歌笑不识哭。
一年不似一年秋,渐衰渐老成白头。
去年之秋尚云乐,今年之秋何其愁。
中户田租三万石,水潦不容收一粒。
况从兵乱窘避地,白璧黄金俱丧失。
前朝后市旧富人,半作道傍蓝缕身。
委巷小民或绝食,粥卖伉俪捐僮侲。
一切时节不复讲,履长贺岁犹卤莽。
淫雨连旬未必晴,潮何人观月谁赏。
月缺月圆宵复宵,潮落潮生朝又朝。
事与承平不异处,唯有南来秋雁飘。

注释:

  1. 今秋行:指作者在八月十五夜独自值班的诗篇。
  2. 八月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
  3. 赏月:观赏月亮,赏月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4. 楼台丝管:楼台上的乐器声音。
  5. 沸金穴:形容音乐声震耳欲聋。
  6. 百万珠帘:形容珠帘很多,珠帘是指用珍珠串成的帘子,常用来装饰门、窗等地方。
  7. 茉莉花阑木犀发:茉莉花和木犀花盛开。
  8. 八月十八日观潮:指的是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的活动。
  9. 幕帟粉黛:指宫女们穿着艳丽的衣服,迎接皇帝的到来。
  10. 雪山沃天:形容山势险峻,天空昏暗。
  11. 出没红旗:指军队在战斗中升起和落下的旗帜。
  12. 此是钱塘旧风俗:指这里以前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传统风俗。
  13. 骄贵小儿生华屋:指贵族子弟生活优越,住着华丽的房屋。
  14. 四时有春无秋风:一年四季都有春天,没有秋天。
  15. 常知歌笑不识哭:意思是人们经常唱歌欢笑,却不知道哭泣是什么感受。
  16. 一不为年秋:一年的秋天都不像今年的秋天那样凄凉、萧瑟。
  17. 去年之秋:指前年的秋天。
  18. 何其愁:为什么那么难过。
  19. 中户田租三万石:中等户的田地租金有三万石谷。
  20. 水潦不容收一粒:洪水淹了田地,无法收回一粒谷物。
  21. 兵乱:战争造成的混乱。
  22. 道傍蓝缕身:形容士兵因战争而衣衫褴褛的样子。
  23. 委巷小民或绝食:指那些普通的百姓因为饥饿而绝食。
  24. 履长贺岁犹卤莽:意为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仍然不懂得如何祝贺新年的到来(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25. 淫雨连旬未必晴:连绵不断的大雨,可能暂时不会放晴。
  26. 潮何人观月谁赏:没有人去看潮汐,也没有人去欣赏月亮。
  27. 月缺月圆宵复宵:形容月亮盈亏变化无常,昼夜不断。
  28. 事与承平不异处:与和平时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9. 唯南来秋雁飘:只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在飘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热闹景象和个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首句直接点题,表明这是一首写中秋节的诗,然后依次描绘了节日期间的欢庆气氛。然而,随着夜色加深,人们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沉重,最后以对国家的担忧作为结尾,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